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荒野寒山 何善蒙著 > 第79章(第1页)

第79章(第1页)

日本对于寒山诗的接受,不仅仅是表现在将寒山诗的禅意内化成自身文化的因素,还表现在成为了沟通的桥梁,寒山诗在近代传入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就是以日本作为传播媒介的,而并非直接从中国本土传播出去的,而后来的&ldo;寒山热&rdo;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运动,最后寒山竟然被美国的&ldo;垮掉的一代&rdo;奉为了祖师爷,影响了美国社会将近20年。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跨文化交流的现象,对于生活于1000多年前的寒山而言,这样的结果是未曾料到的。

寒山诗在20世纪的50年代,伴随着禅宗一起,从日本传到了美国。在目前美国流行的寒山诗中最主要有三种译本:阿瑟&iddot;韦利所译27首寒山诗,1954年在美国《文汇》(enunter)杂志发表;1956年8月,加里&iddot;斯奈德在《常绿译论》杂志上发表了24首寒山译诗;1962年伯顿&iddot;华特生(burtonwatn)据日本入矢义高校注本选译寒山诗124首,由纽约丛林出版社(newyorkgrovepress)出版,1970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在纽约和伦敦再版。

三家译本之中,斯奈德的译诗在青年人中得以普及。斯奈德本人是美国诗坛颇负盛名的诗人。曾认真研究日本禅宗著作,他发现了禅宗精神对东亚艺术的多方面影响,绘画、诗歌,以至风景、茶道,都具有鲜明的禅宗风格‐‐简朴、恬静、从容、自然。斯奈德对寒山诗兴趣的产生则起因于他参观1953年日本赴美画展所看到的一幅画,给了他强烈而震撼的印象,&ldo;一九五三年美国有一次日本画展,其中有一幅画里出现过一个衣衫破烂,长发飞扬,在风里大笑的人,手里握着一个卷轴,立在一个山中的高岩上,这就是寒山&rdo;。

斯奈德翻译的24首寒山诗,在美国的文学批评界中并没有引起什么影响,它之所以后来在美国社会影响深远,甚至成为了&ldo;垮掉的一代&rdo;的精神食粮,很大程度上是应当归功于杰克&iddot;凯鲁亚克。凯鲁亚克是与美国五六十年代&ldo;垮掉的一代&rdo;思潮密切相关的一位人物,被誉为&ldo;垮掉的一代&rdo;发言人,《在路上》(ontheroad)和《达摩流浪汉》是其代表作品,也正是在这些作品中,凯鲁亚克阐述了&ldo;垮掉的一代&rdo;的精神旨趣。

在谈到寒山对他们的影响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来关注一下这一时代美国社会的背景。&ldo;垮掉的一代&rdo;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争造成的惨祸仍像梦魇一样纠结在人们的头脑中。同时,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正处于&ldo;冷战&rdo;中。美国反共的麦卡锡主义[6]异常猖獗,大肆迫害文化思想界的进步人士,弄得美国文坛一片萧条和沉寂。这种情况促使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美国的社会制度、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并以不同方式发泄不满,进行抗争。他们对现实社会不满,蔑视传统观念,在服饰和行为方面摒弃常规,追求个性的自我表现,其中有些长期浪迹于社会底层,形成独特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这就是&ldo;垮掉的一代&rdo;。他们对现实极端不满,但又看不到出路。他们愤世嫉俗,身着奇装异服,不修边幅,放浪形骸,终日寻求刺激,酗酒吸毒。这样做,他们还觉得不足以宣泄心中的积愤,就以嚎叫当歌,以涂鸦为画,以记述自己怪诞经历的文字充作小说。其代表人物最初是巴罗斯(burroughs)。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来到纽约,结识了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凯鲁亚克、艾伦&iddot;金斯堡(allengsberg)等人。他们聚集在一起,鼓吹性解放和&ldo;开放的人生&rdo;,主张打破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随意挥洒个人的胸臆。他们提出,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和作品都是对社会正统及社会禁忌的挑战与反映。1956年,金斯堡的诗集《嚎叫及其他》(howl)在旧金山出版。1957年,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发表;两年后,巴罗斯的小说《赤裸的午餐》(nakednch)问世。这三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特点,标志着&ldo;垮掉的一代&rdo;作为一种思潮开始出现在美国社会,也成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普遍潮流。&ldo;嬉皮士运动&rdo;是60年代出现的美国青年颓废派,稍晚于&ldo;垮掉的一代&rdo;。他们反对现社会的组织形态,信奉非暴力主义或神秘主义,他们憎恶物质享受,不刮胡子,不剃头发,穿着奇装异服,成群结队到山林旷野追寻自然的乐趣,希望找到&ldo;属于自己的自己&rdo;。不少人常服用引起幻觉的麻醉剂。这种嬉皮士思潮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西欧,影响也非常大。他们有着自己的基本信条:

(1)为所欲为,无论何时何地,做你想做的事情;

(2)隐遁,离开你已知的社会,要完全离开它;

(3)打击每位能够触到的正直不阿的人的心灵,加入不能导之以药物,则导之以美、爱、诚、乐。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美国就是笼罩在这样的思潮之中,当我们来分析&ldo;垮掉的一代&rdo;和&ldo;嬉皮士&rdo;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性:留着长发,胡子不剃,穿得破破烂烂,隐居旷野,流浪汉,颓废,追求自我。而这是不是跟斯奈德所描述的寒山的形象有几分相似呢?&ldo;一个衣衫破烂,长发飞扬,在风里大笑的人,手里握着一个卷轴,立在一个山中的高岩上&rdo;,也正是这种相似,吸引了凯鲁亚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