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事实狠狠的打了他们的脸。
于是他们派出了侦查用无人机,试图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知道王沫霖和利剑系统的指挥官们是怎么想的,也许是为了表示对埃尔塔基地的重视吧,他们用了重力电磁炮系统中,可以使用的最重的实弹。
重达三百吨的,长十米的&ldo;独孤求败&rdo;。
这个名字是王沫霖起的。
无人机继续安静的飞行,它徘徊在一个巨大的,直径超过六百米的撞击坑中,镜头的焦点,集中在了坑底浅浅的水洼。
那是意大利的浅表地下水。
当重达三百吨的金属实弹,以每秒八公里的速度从蛛网系统的节点冲出来的时候,那层包裹在致密花岗岩表面的金属,已经因为强磁场和强电流变成了半液态,甚至连包裹在内部的花岗岩,也几乎接近熔化。
全靠着重力电磁炮内部的约束磁场,这重达三百吨的弹丸,才能勉强保持着形状,从四公里的高空中突兀的出现,在所有不小心看到的人眼中留下一条明亮无比的红线,直直的撞击在埃尔塔基地的弹药库上。
被二十米混凝土和半米厚复合钢板包裹的,可以抵抗小当量核武器的埃尔塔基地最大的弹药库,就在这一击中,殉爆成了一朵巨大的烟花。
无人机仍在安静的飞着,它沿着地面上大大小小的撞击坑,一个个的飞过去。
地面上还能隐隐约约看到跑道的残留,那是埃尔塔基地的小型机场,用来与外界保持最便捷的通勤联络。
无人机还看到了半张机翼,它无法从机翼上方分辨出那半块机翼属于什么飞机,但是它牢牢的记着自己的职能,录像。
整整三平方公里内,几乎所有的物体都被摧毁了,埃尔塔基地曾经把一座小山包在了基地后方,那里是美国人最喜欢召开露天酒会的地方,小山,草坪和美丽的湖。
无人机嗡嗡的飞行着,放大倍率超过两百倍的摄像头,把远处那只剩下半截山头的,山的残骸,忠诚的记录了下来。
无人机不记得那座山的名字了,但是它觉得,不记得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山已经不存在了。
嗡嗡的无人机飞高了一些,转向了海岸方向,在距离海岸大约三公里的地方,能看到一条庞大的黑影。
那是美国海军最后的骄傲,杜鲁门号。
因为共和国发起第一轮传送门攻击时,杜鲁门号停泊在埃尔塔基地的港口中做正常维护,没有移动,固定位置的传送门不能把它送到纽约上空,才侥幸的逃过了自己的末日。
无人机飞离了陆地,渐渐的接近了杜鲁门号。
从远处看不清楚的细节,随着距离的拉近,渐渐的变得清晰。
曾经在欧洲海岸耀武扬威的巨舰,已经变成了伤痕累累的巨兽,安静的伏在洋面上,喘息着。
飞行甲板上已经没有飞机停放,无人机能看到有舰上的工作人员,正在努力浇息一架歪倒在甲板上的大黄蜂燃起的火焰。
杜鲁门号那狭长的舰桥只剩下了一半,各种复杂的雷达和航海无线设备,也从高高的桅杆上消失无踪。
在杜鲁门号靠近无人机这一侧的侧舷甲板上,能清晰的看到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造成的破坏,就好像肚子被人掏了个洞的巨兽,看起来无比凄凉。
无人机嗡嗡的鸣叫着,飞的更高了。
攻击发生的时候,杜鲁门号刚刚得到了美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根据紧急状态条例,当时杜鲁门号正在驶离埃尔塔港,试图进入大洋深处,脱离可能来自陆上的攻击。
虽然杜鲁门号的舰长,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担心有来自陆上的攻击。
无人机在空中悬停了一会,看着杜鲁门号疲弱的样子,忠诚的把这些场景记录了下来。
它轻轻的盘旋了一周,准备离去。
一道明亮的亮线从无人机上方的天际一闪而过,一端连着意大利慵懒的晚霞,一端指向那只受伤的巨兽。
那道亮线远远的擦过无人机,带起的气浪把这架小小的飞行器在空中翻弄了起来,好像调皮的孩子在玩弄自己的玩具。
在气浪中颠簸的无人机,用尽全力的,把自稳定摄像头瞄准了杜鲁门号的方向。
重达百吨,表面温度接近一千度的金属实弹,以一个斜斜的倾角,狠狠的撞击在了杜鲁门号的飞行甲板上。
几乎是在一瞬间,厚达三十公分的飞行甲板像桌布一样皱了起来,就好像桌子下方有一个洞,有无形的手在从洞里把桌布向下拽。
高强度合金钢在金属石弹的巨力面前,毫无反抗之力的败下阵来,杜鲁门号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按进了水中一样,船头和船尾高高的翘了起来,而船身中部,已经完全没入了水面。
空中飞舞的无人机,安静的记录着这难得一见的场面。
以杜鲁门号为中心,金属实弹飞速冲击带来的气压,把包括杜鲁门号在内的,直径超过五百米的洋面压出了一个浅浅的凹坑,坑底中心,是已经皱成了一团的,曾经的杜鲁门号。
紧接着,就好像那只压着大船的手突然间消失了,整个洋面和杜鲁门号一起,轻快的弹了起来,伴随着的,是巨大的轰鸣声和爆炸声,杜鲁门号携带的弹药和航油被引爆了,大团大团的火焰和黑烟从那团扭曲成奇形怪状形状的金属坟墓中,升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