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李白生逢其时 > 第41章(第1页)

第41章(第1页)

不过,寇准无所顾忌的言辞,却得罪了心机颇深的王参政,为日后遭到的报复埋下了伏笔。

据记载,真宗皇帝于十一月向天下颁布亲征诏书后,在百官和军队的陪护下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南城时,又犹豫起来,因为辽军先锋已在北岸展开了猛烈的攻势,羯鼓声声入耳。

澶州城古称澶渊,夹黄河南北岸修筑两座城池,为京师以北重镇。真宗毕竟没有先皇太祖、太宗那样的沙场经历,难免紧张心虚,所以只答应驻跸南城,不愿再渡河踏入北城,随行的大多数文臣因恐惧也都反对渡河。寇相公只得反复劝说天子道:不渡黄河不足以鼓舞士气,也不足以震慑敌军气焰,况且各路大军不断赶来,陛下大可不必疑虑。然而,诸臣都心存畏惧,因此真宗无论如何不愿再向前迈出一步,亲征行动眼看就要半途而废。

此时,支持寇丞相的人相当有限,并主要是随行的军队将领。寇准就是寇准,认准了路子绝不回头,他要施展自己的毅力与胆魄化解僵局。

寇准在天子面前碰壁后,从临时议事厅出来碰见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他对这位果毅的禁军统帅说:太尉受国厚恩,今日怎么报答?高将军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是武人,愿意效死。得到明确的支持意见后,寇丞相偕高琼再次去见天子。他来到堂上,竟厉声对皇帝说道:陛下不以臣下意见为准,还可试问高琼等人。高琼立即上奏道:寇相公所言极是。接着又对天子说:陛下不赴北城,北城的百姓如丧考妣。闻听此言,陪在皇帝身边的另一位枢密院长官冯拯立即喝道:高琼休得无礼!高将军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懑,当即反唇相讥道:你以文章起家做了二府大臣,如今敌军出没如此,你还在责备我无礼,君何不赋一诗咏退虏骑?受到这样的嘲讽,这位自视甚高、又与寇准素来不和的大臣,一时语塞,竟羞愧得无言以对。

据说,真宗一度不想再听寇准讲道理,准备抽身回到内室,寇准大呼:陛下不可入内,进去就出不来了!

真宗毕竟身披神圣的天子外衣,面对两种对立的意见,也要考虑龙颜体面,到底是寇丞相、高将军站在道义一边,退缩举动不管说到哪儿都易遭人指责。年轻的天子思前想后,觉得不能让臣子们小看了自己,因此虽不情愿也得勉强答应渡河。

不过,当御辇来到两城之间的浮桥前时,天子又再度犹豫下来。见此情景,高琼冲上前用手杖敲打辇夫的后背,一边敲打,一边对辇夫们喝道:为何不快走!事已至此,还疑惧什么?无可奈何之下,真宗只得命令踏上浮桥。此时,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也只得委屈自己,听由寇准安排。

正如寇准所料,当天子的黄龙大旗在澶州北城上竖起后,黄河北岸的守军顿时高呼万岁,&ldo;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rdo;。广大宋军将士看到皇帝不顾御体安危来到前线,抗敌的斗志立即高涨,于是与辽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在澶州城的那些日子,寇准受命全权调度军队作战,有效地挫败了辽军的攻势。为了打消天子的紧张与顾虑,他便发挥自己的特长,多次在营帐里与下属饮酒作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真宗私下里派人探视到此情此景,便放松了紧张的心情,自我安慰道:寇准如此,我又何忧?

另有宋人笔记描写道:天子在澶州城期间,每天都派人暗中了解寇准的动静,得到的报告或称寇丞相白昼间沉睡,&ldo;鼻息如雷&rdo;,或称他刚令庖人下厨宰鱼。看到他起居如常,天子遂为之心安。据说,真宗还曾当面对寇准戏说道:&ldo;相公饮酒矣,唱曲子矣,掷骰子矣,鼾睡矣。&rdo;

外人眼里的这些举止,大有昔日东晋宰相谢安超然坐镇淝水之战的风采,其实不过是寇准有意安抚天子的一种方式。而他所付出的各般操劳,却未必为天子所知。

如此一来,辽朝君臣便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经过两三个月的行军作战,辽军虽然取得预期的一些进展目标,却已成强弩之末,而宋朝天子既未仓皇出逃,宋军也没有涣散瓦解,反而摆出拼死大对决的态势。再说,孤军深入宋朝境内,远离自己的后方,大有退路被切断的危险,加上先锋大将萧挞览在澶州城下中连发弩而死,士气受挫,还能坚持多久完全没有把握,进攻的前景可谓一片暗淡。

在此局面下,辽萧太后与近臣们决定议和,以便体面撤军,并借机攫取必要的经济利益。

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十二月中,前线将领突然给澶州城行营报送来辽方的一封信件,负责的官员打开一看,竟然是以往被俘的本朝将领王继忠所写的信函,主要意思是辽朝有议和的愿望,希望天子体察其诚意,予以接受。王继忠乃是真宗称帝前藩邸的亲信,于咸平六年(1003)一次与辽军的交战中下落不明。战后,真宗悼伤不已,特追赠其节度使官衔,并对其家属予以超等优抚。不曾想他现在还活着,不用说是当了俘虏,但关键时刻却发挥了信使的作用。

真宗获悉辽方有休战议和的意图后,异常兴奋,身边的大多数朝臣也顿时安然,都希望见好就收,以此释去心头的千钧重负,换得一片安宁。

据记载,力主抗战的寇准最初坚决反对议和,指出和议仅能维持数十年光景,以后则难保对方不变卦,因此向天子提出了应敌对策,认为实施该策可保朝廷百年无边患。寇准所献对策内容,因史书记载阙如不得而知,推测起来可能是一种积极的打击措施,也就是一面拖住疲惫的辽军,另一面调集各地军队实施合围,利用地利人和的优势打持久战,即使最终无法歼灭对手,也可迫使其狼狈逃窜,再乘胜收复幽云十六州,从而根本扭转被动的北部边防形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