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头一场考的是四书五经作文。
三篇四书文,五篇五经文。
而五经又是单独考察学子们的本经,本经若是《易》便只答《易》的部分,要是《春秋》便只答《春秋》部分,也就是所谓选答。
因为五经相比于四书来说很难精通,到会试之时学子五经能通一门便是上乘,更别说五经全部精通。
像是同考官的当朝翰林们也都是仅通一经,只阅览选择他们自己本经的试卷,不会越本经阅卷。
第一场考试会持续三天,期间可以提前交卷,但不能离开贡院。
当然就算是想离开也没办法离开。
在这帮学子全部进入贡院之后,贡院的大门便锁闭上了,而且大门里面和外面全都有官兵把守,不留死角。
只要是京城没有被攻陷,那么外面的一切都跟这帮学子没有关系,也就别想出去。
第二场考试的考题在二月十二的上午发到了每位学子的手中。
这一场的内容主要就是三个方面。
一为论,二为诏诰表,三为判语。
所谓论便是议论,考题仍从四书五经中摘取,但是形式不设限。
而诏诰表即为诏、诰、表的合称,也就是所谓的公文书写,毕竟这些学子一旦高中了,那都是要被授官的,而且佼佼者还会留在翰林以备皇帝咨询,甚至有些旨意也会经他们手拟出传达给内阁审议,所以会公文书写便显得尤为重要。
至于判语,更为简单,就是上级对下级文件的批文。
所以说第二场相比于第一场更注重的是学子为官的基本能力,算是提前了解一下官场。
同样的第二场也是持续三天时间。
三天过后,二月十五,第三场考试“策问”便正式开始。
其实到这一步,学子的心便放下许多了,因为策问虽然在会试考试的独占一场,却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
策问就像是锦上添花一般,让一个人更加的出彩,而不是一锤定音,很难让人反败为胜。
所以说整个会试最为重要的还是第一场四书五经,那才是一个学子能不能入榜的关键。
二月十六上午,学子们交完卷陆续的走出贡院,对于学子们来说,三年一次的会试就此告一段落。
至于能不能考上,只能听天由命……
之后他们要做的只有等待发榜。
贡院外好友聚集同行,嘴上还是念叨着卷子上的题目,互相钻研起着文章。
有的面带笑容,红光满面,说话是侃侃而谈。
也有些低垂着头,沉默不言,如同丧家之犬。
科举对与这帮学子而言既有可能是出路,也有可能是断路……
“乔漠兄!”
几个同乡的好友看见从贡院出来的乔漠也是招手高喊。
“没想到你那个状态还能参加会试!”
乔漠摇摇头,没有解释其中的原委。
因为他知道即使他说出口也没人会相信,就连现在的他都觉得那个晚上是自己的一个梦,是一场臆想。
要不然当朝二品大员怎么会那般和善,没有一点架子,就如平常人一般跟他扯东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