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老子他说 百度 > 第45章(第1页)

第45章(第1页)

&ldo;不自伐故有功&rdo;。&ldo;自伐&rdo;,是自我表扬的代名辞。有了功劳的人爱表功,差不多是人们的常态。尤其许多青年同学们,很容易犯这个毛病,虽然只做了一点事情,就想人家表扬一下,要鼓励鼓励。常常以此来作为课题,考察青年同学,看他能稳得住多久时间。有些人稳几天可以稳得住,多过几天,心里就稳不住了,我做的事这么久了,好像老板都不知道一样,就要想办法表现出来。真正有修养的人要不自伐,有功等于无功,儒家的人常以尧舜来做标榜,&ldo;功在天下&rdo;,&ldo;功在国家&rdo;,而他自己好像一点都没有做一样,而且更加谦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贡献似的,那才是不自伐的最高竿,当然不会埋没了你真正功高望重的知名度的,因为天下明眼人毕竟很多。

&ldo;不自矜故长&rdo;。&ldo;自矜&rdo;,也就是现在所讲的自尊心,说好听点叫自尊心,说不好听就叫做傲慢,自尊心与傲慢,几乎是同一心态,但用处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比如,走在街上,看到别人的钞票掉了,很想把他捡起来,但又不敢去捡,为什么?因为有自尊心。那你就干脆捡起来等人来认领,或是送到警察派出所招领,这也没有什么不对,所以自尊与傲慢,看是用在什么地方,用不对了,就是傲慢,用得好就是自尊。傲慢的人不能成功,所以要不自矜才能成长。&ldo;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rdo;。这四不的名句,是告诉我们,为人立身处世必然要记住的道理,岂止要把它作为&ldo;座右铭&rdo;,应当要把它作为&ldo;额头铭&rdo;,要贴在额头上,记在脑子里,则终身受用不尽。

&ldo;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rdo;讲到这里,全篇还是一句老话‐‐&ldo;曲则全&rdo;。

刚才是分开作解说,现在老子他说:因为人能够真做到无争才行。要怎样才能做到无争呢?好处都属于别人的。例如佛家所说,就要菩萨发心,慈悲爱人,爱一切世人,一切牺牲都是为别人,自己不想得到任何一点报酬。因此,&ldo;天下莫能与之争&rdo;。纵然要争,也没有用,我既什么都不要,本来便是空,与&ldo;空&rdo;争个什么!人之所以有祸害、有痛苦、有烦恼,就是因为想抓住点什么,既然一切都不要、都舍出去了,那自然无争,自然争不起来。综合上面这些道理,也都是为了&ldo;曲则全&rdo;原则的发挥,看来都是反面文章,同现实一般的人生,都是相反。其实,相反地,正是为了正面可保全自己,成就自己的道德,完美自己的人格,所以,老子加重语气说:&ldo;岂虚言哉&rdo;!这不是空话啊,不是空理论啊!

&ldo;诚全而归之&rdo;。这句话可以作两种解释。一种是说:&ldo;曲则全&rdo;最重要,人生最伟大的作为,不必要求成功在我,无论在道德学问上的成功,或是事业上的成功。如果&ldo;功成、身退而不居&rdo;,一切付之全归,这赤裸裸的坦诚,就是&ldo;曲则全&rdo;的大道,这才是人生的最高艺术。&ldo;诚&rdo;字,可以把它作动词用,说明实在要走&ldo;曲则全&rdo;的道理,才能够得上为天下之所归,众望之所属。另外的一种解释是:&ldo;诚&rdo;字下面加一标点,构成&ldo;诚,全而归之&rdo;。这样一来,便是说明如何做到&ldo;曲则全&rdo;的真正条件,那只有一个&ldo;诚&rdo;字才可。绝对不能把&ldo;曲则全&rdo;当做手段,要把它当做道德,要真正诚诚恳恳地去做。如果知道&ldo;曲则全&rdo;的名言,却把它当成手段去做,那就&ldo;不诚无物&rdo;,完全不对了。所以,也可以读成&ldo;诚,全而归之&rdo;。这种解释。也不是我的发明,看了很多古人的注解,果然早已有这一见解。所以,书读多了,常常发现自己不能&ldo;自见&rdo;、&ldo;自是&rdo;,好像有很了不起的见解,以为前无古人,但过了几年以后,忽然看到另一本书,就脸红了,原来你的见解,古人早已说过,所以人不能&ldo;自是&rdo;。固然我并非偷袭古人的见地,但古人也绝不是偷去你的。

这是《老子》第二十二章,他在讲&ldo;曲则全&rdo;之后,下面再给我们申述了很多。也由此可以发现《老子》这本书的编排,有很多章第一句话是最重要,下面即是这个纲要的申述,等于现在写文章一样,先标出一个纲要,纲要下面就说出很多重要的道理。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这自然不是那自然

什么叫&ldo;希言&rdo;呢?我们都晓得在长江一带,很久未见面的朋友,偶然来访,每称&ldo;稀客&rdo;,意思是说少见的尊客。&ldo;希言&rdo;,亦即平常较少用的名言。再世。层来讲,便是&ldo;无言之言,不说之说&rdo;的意思。例如佛典所说的&ldo;不可说&rdo;之说,最高的道理,最高的境界,不是文字语言所能表达的。同样地,形而上最高的道理,也没有极其妥当的文字来表达的,这就是&ldo;希言&rdo;的内涵。

什么叫&ldo;自然&rdo;呢?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自然科学的自然。&ldo;希言自然&rdo;,并不是很少说到自然科学的理论。&ldo;自然&rdo;一词,在这里不可作为物质世界和自然,而是哲学的名辞,勉强解释,也可说是&ldo;原来如是&rdo;的表诠,犹如佛家的&ldo;法尔如是&rdo;一词相同。&ldo;法尔如是&rdo;,也便是表示本来原是这样的意思。

&ldo;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rdo;飘风,即飓风,又叫台风,台风在夜里比较大,所以在夜里来的台风最可怕。但台风过境不会超过二十四小时以上的,最大的风速中心不过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不会整天吹的。无论如何强大的台风,到了中午,都会减弱缓慢一点。故说任何飘风,都不会终朝不变的,就是说正午十二点左右就会变弱了。骤雨,是夏热季节的大雷雨,大概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最多三小时,超过三小时就不得了,就可能涨大水。所以夏天的大雷雨,只是一阵,不会下一整天的。而且雷雨一来,一定是连续三阵‐‐今天、明天、后天‐‐大多是三天连着的,但每天雷雨的时辰,都会渐渐向后延,慢慢减小。&ldo;孰为此者&rdo;?这是什么道理,谁在主宰其事呢!这是天地间自然的法则。老子没有讲神或天帝在作主,也没有讲菩萨在使神通,只是讲&ldo;天地&rdo;自然规律,如此而已。等于说,冥冥中自有一个能力,但它的功能,不像其它宗教所说的,把它变成人格化,或者是神格化。也不把它变成民俗观念中的一个如来佛祖,或是雷公、风神、雨师等菩萨。只是自然而然,有那么一个能力的存在,它就是&ldo;道&rdo;。

但需再重复一遍,老子所讲这个&ldo;自然&rdo;不是佛家所说的那个&ldo;自然&rdo;。前面已经说过,道家这个&ldo;自然&rdo;,与佛家的&ldo;法尔&rdo;相同‐‐法尔如是。因为印度有一学派,称谓自然学派,佛学名之为&ldo;自然外道&rdo;。印度的自然外道,绝不可相同于中国老子所讲的自然外道相提并论。当年玄类法师,固然把梵文的佛经翻成中文,同时也把中国的《老子》翻成了梵文传译到印度去。因此唐朝以后的许多佛学与密宗的道理,掺杂有中国道家的成分。不过当时玄类法师翻译过去的《老子》,可惜在印度已经湮没不彰,再也找不到了。所以,中国道家老子的自然,不和佛说印度外道学派的那个自然相同,这一点需要特别了解清楚。但在正统的佛经里面,&ldo;自然&rdo;这个名词,从来未曾用过,因此一般就误认为老子所说的自然,与印度的一派哲学相同,那么,老子也牵连而打入&ldo;自然外道&rdo;。

非人力所及的因果变灭律

老子说:&ldo;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rdo;在中国的固有文化中,无论道家或儒家以及后来的佛家,早就知道,宇宙之所以成为宇宙,以及这个地球世界,有始有终,终会归于混灭。有开天辟地的时候,也有天翻地覆,终归结束的时候。佛家所说的&ldo;成、住、坏、空&rdo;,&ldo;诸法无常&rdo;。老子也说:&ldo;天地尚不能久&rdo;。白居易诗:&ldo;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do;。因此,有人说:&ldo;天若有情天亦老&rdo;。天地也不能永远无尽而长生不老的!不管是经过多少年代,即使是几百千万亿年,终归要有结束的一瞬。&ldo;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rdo;那么,人生更不能希求长久的永存了。

我曾经做过研究,不过还没有时间坐下来完成,但统计资料已搜集好几年了。我发现这个鸡蛋一样椭圆型的地球世界,以世纪为标准,东方的中国,诞生了哲学家的老子、孔子。印度也诞生了释迦牟尼,西洋也诞生了苏格拉底,事实上,都是同在一个世纪之中。太阳轮转到的地区,某一个世纪出了些什么人物,都有同样的类型。某一个世纪结束了,而这一个世纪某些关键性事情也都结束了。例如在某一世纪中,东方出来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同一时代的相近差距中,地球的另一半,也会有同样的了不起的人物出现。曾费了很多年时间,把这些资料搜集、整理、统计、分析。但是,这个研究,还需要找出它的根本理由来。那么,这个地球和人类时空的命运,当然就可以推算出来。不过最好不要彻底研究清楚,所谓&ldo;察见渊鱼者不祥&rdo;,人,何必需要前知呢?万事还是不要前知,人生才富于追求的意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