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佛法怎么修 > 第79章(第1页)

第79章(第1页)

这段中间一句要注意:色等实空之真如甚深。诸道之法性难测度,诸行相之法性无量。

色法就是地水火风,包括物理世界的一切。物理世界本来是空的,但它是即空即有。所以色等实空之真如本体,与心物一元这个本体的道理,是非常深的。你证到空性,悟了道,不一定能够转这个&ldo;物&rdo;啊!所以心能转物,谈起来容易,功夫真正证到,是很难的。所谓诸道之法性难测度,是说一切法的自性本体,是不可思议的,无法用思想来揣度的。

诸行相之法性无量,注意,一切菩萨行,心里头所起的慈悲喜舍的行相法性无量无边,有各种法门。孔孟之道也是如此,都是叫你对人起恭敬心,所以对于任何人不要轻易下断语。很多高深的菩萨化身,他有&ldo;秘密行&rdo;,外表看起来是这样,他内心不是这样,你搞不清楚,随便下断语,早就犯下口过,那个口过犯得很重啊!有时候招来地狱果报,你不要以为自己看清楚了,看清楚,谈何容易!任何一点小过都是有因果的。

通达此五之加行是就加行自体而分。

通达上面这五种加行,还是依加行做功夫本体来分别的。

又资粮道钝根菩萨智,于真空性多起惊恐。

有些人天天想打坐求空,功夫到了,真的空境界来时,反而害怕了,这就是钝根菩萨,也是因位上的菩萨,还没有证到果位。我们没有真正修行经验的人不知道,有人用功真正达到空的境界,真会害怕。武侠小说中所谓的走火入魔,就是钝根菩萨。

由是初业菩萨之加行故,须大劬劳,要经长时乃能成佛,名劬劳长久之加行。

这一类钝根的菩萨,只好不走顿悟的路子,一定要走渐修的路子,慢慢来,一下给他来个空,他会害怕,如果福德资粮又不够,有时候就发疯了。一发疯了以后,马上就走入阿修罗道、鬼道里去了。将来诸位在座的菩萨接引人时,虽有本事使人证入空性,但都不能随便做。接引人是很难的,你要观察他的福德资粮,前生业报功德,想办法使他妄念澄清一下就行了。如果很快让他见空性,马上出问题。等于穷小子不能一下使他发财,一有了钱,他的烦恼、痛苦就来了一样。所以接引人要观察根器。这种初级的菩萨,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成就,这种菩萨的加行,就叫劬劳长久之加行。

大乘加行道暖位,由于空性成就无畏,名得授记之加行。

到了大菩萨的暖位,什么气脉、明点,这些都不必谈了,因为这些只是达到暖位的初步而已,真到了暖位,这些已经不在话下了。菩萨道的暖位,已经超越了这些。这个时候,由于证到空性成就,得无畏智。所以这种地步的加行,就叫授记之加行。

大乘加行道顶位,胜出于暖,听闻受持般若等,故名不退转加行。

由于般若证空性,般若包括五个范围,第一个&ldo;实相般若&rdo;,实相就是本体、真如、见道。第二个&ldo;境界般若&rdo;,般若有般若的境界,得了般若智的人,悟了道能够通达一切境界。第三个&ldo;文字般若&rdo;,文字自然通达,高明了。第四个&ldo;眷属般若&rdo;,真正大智慧成就的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善行都会起来。第五个&ldo;方便般若&rdo;,一切教化的方法都懂了,而且自利利他,都有他的方便,这就叫作般若。心经与金刚经的重点,是讲实相般若,弥勒菩萨说的道相智及根本智,都包括在实相般若中。

大乘菩萨的顶位,超过了暖位,已经得般若成就,所以叫不退转加行。

大乘加行道忍位,由远离二乘作意等障碍法,故名出离加行。

大乘道到了忍位,已经跳过了小乘声闻缘觉境界,所以这个阶段的加行,叫出离加行。

&ldo;大乘加行道世第一法,为见道正因常修法,故名无间加行。&rdo;

大乘道的世第一法,为真正成佛的见道正因。常常修这个法,所以叫无间加行。不断地努力,&ldo;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rdo;,超过了不退转地。

大乘见道,是大乘道无漏法所依,故名近大菩萨提加行。从二地至七地智,速能成办法身果,故名速疾证大菩提加行。第八地智,是普于三种种性转法轮之净地智,故名利他加行。

八地菩萨以前,所有的见地,修证,还只是自利。八地以后,才能包括利他之行,还没有到成佛之果。如此等等,弥勒菩萨把修行的次序功夫,统统告诉我们了。自己要多作研究。

修定的时候,楞严经中谈到五十种魔的境界。现观庄严论中告诉我们,有四十六种魔境界。

当知诸过失,有四十六种。

若于加行生住圆满随一留难之魔事,是加行过失相界。从未入道乃至七地,修加行之过失有四十六种魔事,依自违缘有二十种。

修行有时会碰到障碍,这些障碍就叫魔境界。比如你打坐坐得好,突然家里有事,或者感冒生病了,障碍多得很。不修行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越修行,事情越多。因为福德资粮不圆满,所以障碍重重。在四十六种魔境界中,其中有二十种是依自违缘而来,要特别注意检点。

所以佛法是要我们随时检查自己,随时提高自己的警觉,差一点都不行。所谓正与邪,佛与魔,有时候连一线都不隔。弥勒菩萨在这里,分析得清清楚楚。

这四十六种魔道的境界,主要是就见解而言,并不是像一般所讲的有个魔,或有个鬼的那种魔的观念。

由于色等转,尽疑惑无暇,自安住善法,亦令他安住。

这一句偈子非常重要。学佛的人有一个重大的测验,就是我们这个色身转了多少,自己有数。如果色身的业力还在粗重的范围,轻安没有发起,纵然你的境界再好、见地再高,你的什么无念清净啦,见到空啦,都是假的,靠不住。而且大家的功夫多半是瞎猫撞到死老鼠,如隔日发寒热病一样。今天发寒,明天发热;今天好一点,明天又掉了;过两天又捡一点回来,忽然又不对了。像打摆子一样,一阵冷一阵热。都靠不住,因为色身的业力没有转。但是,由于色身转化的原故,没有了疑惑,这个时候,安住善法,才得自利利他,才足以为人师。

于他行施等,深义无犹豫,身等修慈行,不共五盖住。

修行人要自我测验,自利利他。一切善行,都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做起。其实这当中,任何一点都很难做到,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你有十块钱,布施两块钱容易;你只有一块钱,布施一块半才难。佛经说:富贵发心难,贫穷布施难。不过真布施的人多半是穷人,因为世界上只有穷人比较同情穷人,自己不穷就不了解穷人的痛苦,所以真正的菩萨心肠,是在这种地方。

行、施等都是很难的,这些道理很深,不是一般随便说说而已。见义就要勇为,毫不犹豫地做去,要修最慈悲的行为。学佛基本要学慈悲,可是没有人真发起慈悲行。不要说行为,心理转变都很难,这个功德不圆满,空性不会见得透彻,这也是呆板的道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