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难道真的是读书人?
红杏小姐也是有些不敢置信。
“公子。。。。公子。。。。这诗,多谢公子!。”红杏不知为何冷知一只说了半首诗。于是接着说道:
“今后公子若是到那醉春楼,奴家一定给您安排妥当。不如公子把这首诗的另外半阕告诉奴家可好?”
“没了”
红杏:“没了?”
冷知一点头道:“确实只有这半首。”
哎,只能记住诗词中的名句,这种感觉,真是太难受了。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红杏没有犹豫道:“即便这样,奴家也愿把所知道的关于唐才子的事,告知公子。
只是希望公子以后若是想起了另外半首诗,能够告知奴家一声。
奴家感激不尽。”说完,朝着冷知一施了个万福。
梅儿却急了:“小姐,你。。。。”
红杏打断了想要打抱不平的婢女:“梅儿,唐才子的事,这京城中人几乎都知道。我们已经得了半阙诗的便宜,莫要再说了。”
“多谢红杏姑娘。”冷知一抱拳又施了一礼。
“唐大才子最出名的事便是:进了三才门的大牢,还能安然无恙的出来。这也是奴家听说过仅有的一例。
事情是这样的: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人,他们不需要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就能学富五车。
唐公子大概就是这样的人。
七年前,唐公子就在青州的乡试中轻松考得第一名,成为当地解元。
于是唐公子满怀信心来到了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唐恒文在万众瞩目下走进了考场,然后带着轻松的微笑离开了。
离开后的唐公子在和朋友聚会时说了一句:“大家别再争了,我必是今科会元。”
就是这句话,惹来了祸事。
不知是被哪位有心人,将这句话传到了三才门清门大人的耳中。
于是唐公子未等到放榜那日,便被三才门以科考舞弊之嫌抓进了大牢里。
幸亏次日,当朝丞相李政业和礼部侍郎孟文宝向皇上禀明此事。唐公子才逃过一劫。
但是也失去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唐公子自此回到了青州,开始放飞自我。整日流连于青楼,开始了浪子生涯。
唐大才子的名声,也渐渐被人传成风流才子唐恒文。
这次唐公子进京,据传是当朝宰相李政业,不想再让明珠蒙尘。
加上当年舞弊之事查无证据,于是上报陛下,想要将其招进朝堂为官。
在陛下应允了之后,便通知了青州的唐公子,想让他再次进京为官。
由外城到内城,本不应经过桐花街,奴家猜测,唐大才子这是在给自己造势呢。
唐公子此行如此张扬的做派,想来是为了出一口气。
故意做给京城百姓看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