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前是铂爵总经理,四舍五入算是二老板,勉强满足导演的最低要求。
真要这么回答,岂不是家丑外扬了?
实际上,对于陈一鸣的横空出世,国内还真有不少煞有介事的分析,认定陈一鸣就是个摆在台前的花瓶,幕后肯定另有高人。
不然实在没办法解释,《魔都假日》那纯熟的商业片节奏与技巧,这是华国导演普遍缺失的东西,很多拍了半辈子电影的老导演都玩不转。
也是因为这个理由,有媒体就提出一个推断,认为《魔都假日》的真正导演是莉莉他爹,为了捧女上位甘心让陈一鸣这个毛脚女婿得名声,还拿出老科林自导自演的MV当证据。
毕竟开脑洞也要遵循法则,谁都知道国内导演大多数没那个能力,少数有能力的也早就功成名就,犯不上藏头露尾地当枪手。
于是老科林被遥拜为岳父,隔着太平洋喜提好大儿!
今天以前的陈一鸣,完全不需要考虑友邦惊诧的问题,胡说八道也好,神秘主义也罢,都不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
但是如今面对国外记者,再满嘴跑火车就不合适了。
陈一鸣用一个较为浮夸的哈哈哈,把自己内心的无措与尴尬一笔带过,然后大脑疯狂转动,绞尽脑汁地寻摸一个相对靠谱的回答。
“可爱的女士,你一个人的赞赏,超过了昨晚两千人的掌声,此时此刻,你让我前所未有地膨胀,幸好我有足够的自知之明。
包括这次来戛纳,也只是来见见世面长长见识,能入选主竞赛单元已经是我最大的幸运。
至于《魔都假日》的票房成绩,那真的不能说明什么,完全是运气使然。”
克罗艾当即反驳,“不不不,陈你过分谦虚了。一年时间两部长片,而且都十分优秀,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想你一定有自己的诀窍。”
戛纳场刊的记者,专业性果然不是普通记者可比,陈一鸣的忽悠没能奏效。
想了想他答道,“谈不上诀窍,还是我刚才说的,我有足够的自知之明。
在我看来,导演可能是电影制作中入门最低上限最高的岗位,只要你能找到靠谱的帮手。
我最幸运的地方在于,结识了很多电影领域的好朋友,他们不仅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而且不会挑剔我的学科与背景,愿意陪我发一次疯。
在发疯的过程中,我尽力保持住了头脑的部分清醒,没有从头疯到尾,也许这就是《魔都假日》和《1951》得以顺利制作完成的原因。”
克罗艾对陈一鸣的说法很感兴趣,果断抛开采访提纲继续就此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