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桩已经是李家幼出门次数最多的村民了,别看他一靠近京城就唯唯诺,但在他们村子里他可是有名的胆大之人,不然也不能在冬闲的时候跑到京城来打短工做蜂窝煤。
径直奔向蜂窝煤铺子,一路上李三桩时不时就能听见有人说张四的名字,这让他越发好奇,张四究竟是哪个人物。
到了铺子,李三桩熟门熟路地拐到后门,探头一看,今日轮值的是熟人,伙计齐树。
“齐小哥,您在啊。”熟人的标志就是李三桩从称呼老爷换成了小哥。
齐树正在看报纸,虽然他认识的字不多,但这报纸上的内容他已经听人念过许多遍了,如今连蒙带猜地也能假装自己看懂。
“哟,是你啊,现在不是地里正忙的时候,怎么进城了?”齐树放下报纸,看到李三桩拉来的板车,“霍,这个天气,你打哪儿弄来这么多。”
李三桩笑道:“我家那口子又有了,害喜,非说想吃我上回带回去的点心,没法子,只能把地放一天。我想着不能白跑一趟,就去镇上收了一些用过的煤球,您这儿价钱公道,还能赚几个铜板。”
这几年,蜂窝煤已经成功走入千家万户,除了出门就能捡到柴火的农村,一般镇上的百姓都会选择蜂窝煤。
而用过的煤球回收,是内务府带起来的风气,主要就是用来培育盆栽,因为有弘书的插手,所以内务府定的回收价格会高一些,一文钱60块。
李三桩在镇上一文钱100块的收上来,拉到京城来其实也赚不了多少,但怎么说,赚一文也是赚,他又不拿这个当正事做,只是这一趟II顶便而已。
“行,你说数吧,我就不数了。”齐树对李三桩还算熟悉,知道他性格老实,不是那偷奸耍滑的。
李三桩报了数,齐树用笔记下账,然后给他数钱,边数边问:"对了,我记得你是顺义县人?"
“是。”
“那你们县最近那个张四杀人案你知道什么内幕不?”齐树道,掌柜的最近天天在谈论报纸上的几个案子,他要是能问到点新消息,也能讨掌柜的欢心。
李三桩没想到齐树竟然也这么问他,不过面对齐树他的胆子大些:“齐小哥,您说的这事我也是才知道,还是因为方才在城门口兵老爷问呢。”
“这样啊。”齐树有些失望,将钱递给李三桩,“那算了。”
李三桩接过钱,陪笑道:“齐小哥,我能问问,这事是贴了皇榜吗?我这一路来都听人在说。”
“什么皇榜。”齐树笑喷,拿起刚才放下的报纸,“是这个,报纸,这上面写的。”
李三桩不知道什么是报纸,但上面满篇的字让他很是敬畏:"原来是书啊。"
“不是,报纸不是书,算了,跟你说这个干什么。”齐树摆摆手,举着报纸又看起来,“行了,快去买你的点心吧。”
李三桩拉着自己的板车离开,一路来到点心铺子,用方才卖煤球的钱买了几块点心,舒了口气:“应该够婆娘吃了。”再看向板车上剩下的几小捆柴火,”再把这些一卖,这一趟就不是光花不挣了。唉,虽然现在柴火价格涨了点,但大家都只要一二斤的备着用来引火,不像以前,背几百斤进城,一家就能买光。”
嘟囔着这几年的变化,李三桩拉着板车找上以前的老客户,很快就将柴火卖的差不多,只剩最后一小捆:"算了,出城吧,从这儿城门口还有一段路,应该会有人要。"
李三桩转上大路,正想吆喝两声,却先听见一声童稚的吆喝:"卖报卖报,新出的《京城周报》!张四被判五月劳役,已经回家。”
等他循声望去,那声音的主人已经被淹没。
“来一份。”
“给我一份。”“别抢!”
“抢什么,你识字吗?”
“老子比你认识的字多!”
李三桩看着争抢的人,不由羡慕:"城里人果然都很有钱,书这么贵竟然都抢着买。"他不识字,也从来没进过书铺,只有一回听见镇上的童生老爷抱怨书铺太黑,一本书竟然要二两银子,从此留下了书本很贵的印象。
买报的人虽然产生口角,好在没闹起来,被各自友人拉走了。
人群散去后,赵七松了口气,接着就眉开眼笑,他领了60份报纸,已经卖出去一半,剩下的今天应该能卖完。
真好,卖完又能领工钱了。-->>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