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是。据臣从一旁看来,田文镜还是一心一意办事的。不过,他这人行事,向来是求功邀恩之心太切,所以才操之过急,也落下了苛刻、残酷的名声。他想在一夜之间,就把开封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是不可能的。马家化在给我的信中还说,田文镜用刑极其惨酷。尼姑中有的当然是罪有应得,但有的却显然是量刑过重了。&rdo;说完,他小心地看了雍正一眼。
方苞问:&ldo;马家化怎么知道这案子有冤枉的?到底冤杀了几人?&rdo;
&ldo;白衣庵分着前院和后院,前院有几个小尼姑在应付门面,后院才是尼姑们居住的地方。y乱之事间或有之,并不是人人有份儿:有的虽然y乱,却没有参与杀人。据说其中还有两个是石女,恐怕连y乱也说不上。最大的罪名,也不过是知情不报而已。这样的罪,仗责二十也就足矣,全部杀头,似乎是过苛了一些。田文镜一片报效之心,又因自己资望不足,急于立威,才作得过火了。他不像胡期恒和车铭,那两位手里有权,身后有人,怎么能和田文镜通力合作?胡期恒的折子后面,还附有一份张球的受贿单子,显然是要和田某拼到底的意思。臣以为,既然人头已经落地,就是让他们打御前官司,死过的人也不能活了。再闹下去,与朝廷没有什么好处,也永远没法说清。因此臣想,还是依照皇上的原意,把他们调开也就是了。&rdo;
七十三回 运匠心密谋除jian事 吹凉风盼望揭帖来
雍正一直没有说话,也一直在沉思着。过了好久,他才问:&ldo;方先生,你看呢?&rdo;
方苞也像正在想着什么,他没有马上说话,但一开口,便是惊人的一笔:&ldo;皇上,据臣愚见,车铭是廉亲王的人,胡期恒是年羹尧的人,而田文镜则又是朝廷的人。河南的这汪水,就是一面镜子啊!上次邬思道来京时,我们曾几次彻夜长谈。邬先生的见地深远,使方某获益良多。他有句话很值得深思:癣疥之疾不足虑,心腹之患不可留!&rdo;
张廷玉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他在心里掂算着:谁是癣疥之疾,谁又是心腹之患呢?
方苞说,河南这汪水是一面镜子,而邬思道对朝局的分析更是一针见血、震聋发聩。张廷玉一听&ldo;癣疥之疾不足虑,心腹之患不可留&rdo;这话,就在心里掂算上了。谁是&ldo;癣疥之疾&rdo;?谁又是&ldo;心腹之患&rdo;呢?方苞虽然没有明说,但张廷玉却十分清楚:河南的这面&ldo;镜子&rdo;,映照的不是&ldo;癣疥之疾&rdo;,却是他们背后的两派、两党。八爷和年羹尧这两个人,结党作祸,才是&ldo;心腹之患&rdo;。他们都犯着&ldo;圣忌&rdo;,而且已经到了不可调和、不治不行的地步了!但心里明白是一回事,真地做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张廷玉和邬思道、方苞不同。他不能像方苞和邬思道那样,有什么就说什么。他是宰相,他只能光明正大地摆平朝局,襄赞皇上以法依理来治理天下。何时除掉年羹尧和八爷,那是皇上的事;或者说,是方苞和邬思道向皇上进言的事。这些,他都不便参与,而只能处置摆到明面上的事情。想到这里,他向皇上建议说:&ldo;臣以为,车、胡二人调开河南还是应该的,但让胡期恒越级晋升四川巡抚却似乎不妥。杨名时的云南布政使出缺,让他补上倒很好。不知圣上以为如何?&rdo;
雍正略一思忖后说:&ldo;好,就是这样吧。胡期恒是升职,让他到部引见以后再到云南。廷玉,你拟旨表彰一下田文镜,要写上这样几句话:嗯‐‐此举结数年不结之巨案,扫省垣阴霾乖戾之邪气,快豫省百姓望吏治清平之宏愿……你告诉他,只管猛做下去。如今的天下,只患无猛,不患无宽!&rdo;
张廷玉答应一声就要退出,却被雍正留住了:&ldo;哎,这也不是什么急事,你不必忙着走嘛。朕还有事要和你们商议一下。&rdo;
张廷玉留下了,可是,雍正却回身来到窗前,默默不语地盯着外边的景致出神。张廷玉敏感地觉察到,皇上似乎是心事沉重,十分压抑。过了很长时间,雍正才转过身来,吩咐太监:&ldo;你们全都退出去!&rdo;
张廷玉和方苞迅速地交换了一个眼神,意识到皇上将要有重要密谕。雍正盯着张廷玉问:&ldo;廷玉,你在外边办事,知道的情形比朕和方先生多。有人说,朕这个皇帝比先帝难侍候,这话有吗?你要向朕说实话。&rdo;
张廷玉心里一沉,这样的话,外边早就在风传了。尽管他知道皇上的性子苛刻,但他更知道皇上的耳目灵通。所以,他不敢隐瞒,而只能实话实说:&ldo;回皇上,这话是有的。皇上严毅刚决,不苟言笑,这一点与先帝是有不同。官场中一向有个陋习,就是揣摩逢迎,投上所好。皇上的心思,他们无从揣摩,就会有一些不经之谈。&rdo;
雍正摇摇头说:&ldo;恐怕还不止这些。&lso;抄家皇帝&rso;,&lso;强盗皇帝&rso;,&lso;打富济贫皇帝&rso;,这些话也都是有的。是吗?&rdo;
张廷玉不敢接口,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方苞在一旁说:&ldo;皇上,据臣所知,有这些话不假,可也有一些很能体贴圣恩的话。舆论不一,这也是人之常情嘛。请皇上不要把它看得太重了。&rdo;
雍正带着十分自信的神气说:&ldo;不不不,朕并不为此懊丧。因为朕知道,恨朕的其实只有三种人:想夺大位的恨朕,因为位子已被朕坐了;贪官墨吏恨朕,因为朕诛杀查抄他们毫不手软;绪绅豪强们恨朕,则是因朕不许他们鱼肉乡里。有件事别人或许不知,张廷玉心里应该清楚。朕问你,先帝驾崩时,库存的银子是多少?&rdo;
&ldo;回万岁,七百万两。&rdo;
&ldo;现在呢?&rdo;
&ldo;五千万两。&rdo;
&ldo;着啊!这五千万两银子都是来自贪官,而并非敲骨吸髓取自于民;这五千万两银子也都入了国库,并没有拨进内库来修宫造苑!所以,朕心里有数,恨朕的人只是少数。这些人,朕不能不得罪,也不怕得罪他们!&rdo;雍正在大殿里来回踱着步子,&ldo;五千万,五千万哪!能保住这个数就很能做些事情了。河道可修,饥馑可赈,兵事可备‐‐我胤祯上可对列祖列宗,下可对亿兆百姓!&rdo;他仰望殿顶,十分激动地说着,好像要一吐心中的块垒。
张廷玉知道,皇上此时此刻,一定有说不出来的苦闷。他上前去叫了一声:&ldo;万岁……&rdo;
雍正将手一摆,像是突然下了决心似的说:&ldo;朕要做的事情,从来是一干到底,绝不始张而终弛的!无论是宗室内亲,也无论是显贵权要,谁阻了朕的脚步,朕就绝不容他!朕意已决,要立刻下手,拔掉年羹尧这颗钉子!&rdo;
张廷玉知道,年羹尧确实是朝廷上的一颗钉子,雍正也早就想要拔掉他了。但今日皇上亲口说出这话来,还是让他吃了一惊。他定了一下神,思忖再三才皱着眉头说:&ldo;年羹尧居功自傲,妨碍政务,这都是明摆着的。但他刚刚立了大功,又封爵进位,极邀圣眷,这也是实情。骤然降罪,不但他本人不服,而且容易为小人启端寻衅。一旦搅乱了朝局,善后之事,就极其难办。请万岁三思‐‐依臣看,不如先缓迟数年,放一放,凉一凉。在这个时间里,臣设法明升暗降,先剥掉他的兵权,再徐徐而图。这样做虽然慢了一些,却可保局势稳定。&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