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龚熙诺握紧方向盘,掉过车头,飞奔而去。
银灰色的砖墙砌成北方式的宅院,龚熙诺把车停在宅院远处的空地,顺着斜坡走向台阶。
飞檐重瓦的宅院分为上下两层,到处透着斑驳的痕迹,彰显着它悠远的历史价值。
摇摇欲坠的外台承载着几盆生机盎然的绿色生命,支脉分明的叶子在微风中晃动。
他站在门口仰望了一会儿,提着水果和营养品迈上台阶,走进古老的建筑。
龚熙诺走到一楼尽头,轻轻地推开连接小院的门,一声不出地站在门口,静静地默立。
小院不大,一棵不知名的树木淅淅沥沥地散落片片秋叶,一张藤条编制而成的圆桌,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坐在藤椅中,花镜滑落至鼻尖处,手里捧着一本相册,腰间搭着一条毛毯,昏昏欲睡。
龚熙诺默默地等待,害怕惊扰到老人休息,直到老太太动了动身子,睁开眼睛,回过头,微微惊讶,而后露出慈爱的笑容,半是欣喜半是责怪的语气:&ldo;这孩子,来了怎么不叫我?站了多久了?&rdo;
龚熙诺低头一笑,拎着东西走过来,脱掉风衣搭在椅背上,坐到老太太对面:&ldo;刚到。&rdo;
&ldo;人老喽,不中用了。该睡的时候,睡不着,不该睡的时候,又犯困。躺在床上烙饼,一沾椅子,准能睡着!&rdo;老太太自嘲地摇摇头,摘掉眼镜,仔细地打量着龚熙诺。&ldo;好像,瘦了点。&rdo;
&ldo;蒋妈妈,身体好吗?&rdo;龚熙诺的脸上始终挂着浅浅的笑容,态度像是对待亲人一般。
老太太名叫蒋爱敏,年轻的时候,身体受过重创,被无情地剥夺了做母亲的权利。
一辈子不曾结婚的她,选择去孤儿院工作,做一群无家可归的孩子的妈妈。
作为孤儿院里最年轻的&ldo;妈妈&rdo;,蒋爱敏把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孩子们,把所有的爱完全倾注于他们身上。
他们不单单是她的&ldo;孩子&rdo;,还是她生命的寄托和希望。
退休后,在孤儿院的统一安排下,来到这座老宅安度晚年,饮食起居看病都有专人负责,倒也方便。
龚熙诺刚到孤儿院的时候,蒋爱敏才三十几岁,二十六年过去,她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
&ldo;好。&rdo;蒋爱敏坐直,看了一眼桌上的东西,不禁埋怨他。&ldo;和你们说过多少次了,来看我可以,不要买东西,我一个人能吃多少?再说,这里伙食好得很,我身体也好,不需要这些乱七八槽骗人的东西,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真是浪费!你们不心疼,我心疼!&rdo;
龚熙诺拿起一个红透的苹果,用湿纸巾擦了擦表皮,又擦了擦刀具,削掉苹果皮:&ldo;不能常常来看您,心里总是觉得过意不去。&rdo;
&ldo;哎,你们都长大了,都是有家有事业的人了,哪有这么多富裕的时间。我理解,要上班,要生活,要看孩子,要应酬,生活要比在孤儿院的时候复杂许多。你们都有了各自的生活,有了不凡的成就,我看着想着,就高兴。我知道,你们心里惦记着我,这就足够了。再说,你不是还总给我写信了吗?那些信啊,我都留着呢,时不时地翻开看看,心里啊,高兴着呢。&rdo;蒋爱敏知足地笑着,眼角的皱纹叠错在一起。
龚熙诺和蒋爱敏还保留着传统的通信方式,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每个月会按时寄信给她,有时写的多,有时写的少,一写便是十几年,从未间断过,早已养成习惯。
蒋爱敏重新戴上花镜,手指小心翼翼地滑过相册里的张张照片,记录着她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宠爱地看着相片,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年的景象,像是和龚熙诺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ldo;我啊,还记得,你刚到孤儿院的时候,六岁吧,不对,不到六岁。来了不久,还给你过生日了嘛,那是六岁的生日,没错!见到你的头一面啊,我就头疼了,这孩子,多倔啊,又不爱说话,肯定不好带。刚来的时候,傻愣愣地坐在台阶上,一坐就是三天,不吃不喝不睡觉的,我心里就想着,别再是缺心眼吧。呵。后来,才发现,六个孩子里,你是最乖的,最听话的,最惹人疼的。别看平时不言不语的,其实心里啊都明白着呢。那年,我胃口不好,整天胃疼,你看在眼里,半夜里,敲我的门,手里捧着一个热乎乎的暖水袋,当时啊,我一点都不觉得疼了,那时候,你九岁。大伙儿一起吃饭的时候,你总是把好吃的都留给身体不好的老六,她吃蛋黄你吃蛋清,她吃肉片你吃青菜,到现在,提起来,她还特别感动呢。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好到大家都认为你吃亏是理所应当的。六个孩子里,你学习最好,最有出息,每次和别的妈妈提起你,我别提多骄傲呢。噢,对,除了这些啊,还有两次不成功的逃跑!这可是你的经典事迹,我一辈子都记得。&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