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极高的口碑评价,让影视行业的同行们震惊不已。
见鬼了,我不得不怀疑仅有的一千张票是被内部分掉然后刷一波高分和好评的!
如果真是这样严导你就实在是阴险啊!
有媒体对刚走出影院的观众进行采访,也是得到非常高的评价,更令人信服。
在一片好评中,那些原本就观望的群众开始陆续入坑了。
严桓下班之后又被堵了,泥煤明天我要旷工了。无奈先回答几个问题。
问我怎么看?
“我感觉圈里好多人是走歪了,所有人都觉得观众喜欢看的是大片、大明星、大制作,喜欢冯氏喜剧、喜欢张氏电影,喜欢无厘头的喜剧、喜欢好莱坞……”严桓顿了顿。“我发现他们都在围绕着这些关键点做电影,认为这才是商业电影的精髓所在,没有人愿意多动动脑筋,想一想观众更深层次还有哪些需求。这种现象让我觉得很悲哀。”
“当然我也并非万能的,电影上映之前,观众没看过之前,谁也没敢说这个一定能让观众喜欢,对吧!”
“而我一直坚持,核心很重要,故事很重要,诚意很重要!我相信那些好评和高分的观众都感受到了我们的诚意满满,谢谢。”
……
第二天的试映票已经炒到三千多块钱了,这是值得纪念的时刻。
那怕再过二十多个小时就是首映了。
从各个渠道花费巨大代价拿到票的一些专业的影视从业人员、影评人员走进了影院,看的都怀疑人生了。
演技不错,导演不错,配乐不错剪辑不错……
主要核心还是这个故事,单线叙述下去的故事,一点儿也不像,我都不敢相信是严导的剧本,是你的实力水平?
可偏偏却在市场上却收获了大量的好评,这不仅证明了对方的牛X,也证明了自己的傻X。
很可笑啊!
影片确实简单易懂,这部电影虽然剧情简单、主线单一,虽然也有点触动自己,可还是不明白怎么就这么广受欢迎。
难不成严导的功力已经返璞归真大道至简了,是我太庸俗了实在不会欣赏。
第二场试映之后好评如潮,持续走高!
整个影视圈都要震惊了!
越来越期待元旦了。
别人跨年干啥不晓得,我就看《那些年》了!
郝永早就已经在数着钱写着稿子讴歌一下了:
笔者接触严桓导演已经五六年了,看着他慢慢成长。在这个影视作品类型匮乏、创意匮乏、诚意匮乏以及商业化匮乏的时代,《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就这么横空杀出了。
我早说过严桓导演是那种追求创新的人,追求完美。自从推行网票之后国内从来不缺市场,缺的是能够在市场中大卖的作品……
这仿佛是一个新题材,新类型,此前我们观众和那些电影人估计都没有想过校园青春能够那么美好,但也是值得回忆的。据我所知此类青春小说有名的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