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伯里克利,没有任何人能够劝服雅典人,让他们采纳这样的计划并坚持下去。他已经六十五岁了,如果危机快速平息下去,但在他死后复燃,那么这种战略就不可能实施了;而如果不使用这种战略,雅典必败无疑。或许就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伯里克利在外交政策上才愈发固执。
伯里克利计划还有另外一个缺陷。乍看上去,它的手段似乎特别合适:因为雅典的目标是防御性的,所以它的战略也应当是防御性的。但由于最理想的结局是通过威慑来避免战争,所以防御性的计划并不合适。威慑的目的是让敌人非常害怕,不敢打仗,而伯里克利的战略并不能让斯巴达人恐惧。例如,如果雅典人拒绝正面交锋,那么斯巴达人唯一的成本就是进驻阿提卡一个月左右并开展大规模破坏行动的开销。如果雅典军队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登陆,除非他们在那里建造要塞并长期驻守,否则就无法造成多少破坏。如果他们在远离海岸的地方建造要塞,就会被敌人包围并因断粮而屈服。如果他们在海岸上建造要塞,就可能被孤立起来,无法对敌境造成任何破坏。而斯巴达人要对付他们并不困难,代价也不大。更有洞察力的人或许能预见到,假以时日,雅典人至少可以通过袭掠沿海国家并阻滞其贸易活动,对其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而斯巴达无力保护它们。因此,斯巴达对联盟的领导权会受到损害,有的国家也许会叛变,这对斯巴达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但很少有人拥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能够看到晦暗不明的未来中竟有这样的前景。
如果雅典人能设计出这样的计划(袭掠沿海国家并破坏其贸易,打击斯巴达的领导权)并预见到这样的结局,他们或许就根本不会选择战争了,但伯里克利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他的威慑外交策略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令人信服的进攻性威胁,因此有着很大缺陷,必然会失败。
如果伯里克利相信自己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攻势来威慑敌人,进而避免战争,那么他或许就不会对墨伽拉实施禁运,或者在斯巴达人要求他撤销禁运的时候就满足他们,并接受未来出现麻烦的风险。但伯里克利确信自己的防御性战略一定会胜利,所以他坚定不移。他说服了雅典人,在给斯巴达人的最终回复中使用了他自己的措辞:&ldo;雅典人绝不接受别人的颐指气使,但他们愿意根据和约,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仲裁来解决争端。&rdo;(11451)
埃吉那岛在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被迫加入雅典同盟。它秘密地与科林斯人一道抱怨自己受到雅典的虐待,并煽动其他伯罗奔尼撒人对雅典的仇恨。但我们不知道埃吉那对雅典不满的具体原因。(作者注)
第五章
战争的目标与资源(前432?前431年)
斯巴达
斯巴达在这场战争中的口号是&ldo;为希腊人的自由而战&rdo;,这意味着消灭雅典帝国,并解放雅典统治下的各国。修昔底德看透了斯巴达为影响民意而炮制的这种宣传;他告诉我们,斯巴达人的真正动机是,他们害怕雅典越来越强大,&ldo;斯巴达人决定,他们必须尽他们的全部力量去消灭雅典,于是发动了战争&rdo;(1118)。有些斯巴达人也希望恢复斯巴达之前的地位,即希腊世界的唯一霸主,并获得相应的荣耀和光辉。
要达成这些目标,就必须消灭雅典的关键资源:城墙,它保护雅典城,令斯巴达军队无从下手;舰队,它使雅典能够掌控大海;雅典的殖民帝国,它提供了维持海军所需的资金。如果让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完好无损,那么胜利的价值就会很有限,所以斯巴达必须采取攻势。
斯巴达联盟囊括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在联盟的东北部,有墨伽拉;在希腊中部,有玻俄提亚、北洛克里斯和福基斯;在西部,有科林斯的殖民地安布拉基亚、琉卡斯岛和阿纳克托里翁(见地图10与地图11)。在西西里岛,有斯巴达的盟邦叙拉古和除了卡马里纳之外的所有的多利亚人城市;在意大利,有洛克里以及斯巴达自己的殖民地塔拉斯。但是,联盟的骨干是由伯罗奔尼撒人和玻俄提亚人组成的威武雄壮的重步兵。这支重步兵部队的兵力是雅典重步兵方阵的两倍到三倍,并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强的陆军。斯巴达人坚信,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能够战胜任何敌人,他们的战略就建立在这个信念之上。
战争开始时,伯里克利承认,在任何一场单独的战役中,伯罗奔尼撒军队都足以与希腊其他所有国家的联军匹敌。前446年,斯巴达军队入侵阿提卡的时候,雅典人没有选择作战,而是媾和,放弃了自己在希腊中部的陆地帝国,并将对希腊大陆的主宰权拱手让给斯巴达。这段历史能够解释,斯巴达的主战派为什么没有被阿希达穆斯二世的谨慎论点说服。在这些主战派看来,传统的战法必胜无疑:斯巴达人只需要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入侵阿提卡。雅典人要么会像前446年那样做出让步;要么,如果他们有勇气的话,会出来迎战,但肯定会被击败。不管怎样,战争一定很短暂,斯巴达一定会取胜。
但斯巴达的自信建立在旧思维之上,并且忽略了以下事实:雅典帝国已经建立起来了,它的财源、庞大且训练有素的海军、雅典城墙以及将雅典城与比雷埃夫斯港口连接起来的长墙,都意味着军事方面的一次革命。所以,雅典人可以运用一种新的战法,而传统战法对其没有效力。但是,斯巴达人不能或不愿根据军事上的新现实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