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一路猛打,竟然很顺利地杀到了江陵(今荆州市)。李靖又带了一帮人马前往水城攻略,水上士兵正在凝视天堂方向,仰望。唐朝大军来临,猝不及防,纷纷弃舟逃跑。这下,唐军缴获了大批的水战物资,还有巨型战船!李孝恭大喜,正乐呵着,李靖却说出了这么一句话:&ldo;咱还是把这些船都扔江里,让它漂走吧!&rdo;李孝恭不解,好好的战船一大堆,扔了做什么?其他将领也对李靖的想法感到惊奇,下游还有这么多的援兵,这要让他们搞到,不就相当于资敌吗?
李靖很淡定,他说:&ldo;我们悬军深入,前有江陵城,后有梁国各路援兵,如果他们一同出击,我们就算有再多的战船能顶什么用?如果把这些船丢进江中,顺流而下,长江下游援兵看见,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不会抢来这些物资用以作战。他们只会认为江陵已经被破,于是就停兵不前,窥伺上月,这么长的时间,难道还不够我们攻下江陵的?&rdo;
李孝恭顿悟,我去,李靖兄果然英俊,打法如此犀利!于是下令把带着粮食的船丢在江中,顺流而下。下游的援兵正在行军,突然看见江中漂来这么多船和粮食,该作何感想?此时,会跳出一两个推理帝进行推理,内容如下:首先,江陵破了;其次,唐军不要这些粮食,他们自己的粮食肯定很充足。结论:原地踏步走。最后:原地围观。
梁国的各路总管本来颠颠儿上朝看萧铣,却不料江陵已经被唐军围成了铁桶木乃伊。顺应时事的他们就转而跑到了唐军阵营当中,表示对唐朝很向往很期待,唐朝是天国。别人向不向往我不知道,反正有一个人的向往不是假的,这个人就是高士廉。
家庭教育家高士廉教育出来这么好的孩子,自己为啥犯傻,跑到梁国当长史?原因让人感到无比的蛋疼,这是因为高士廉和逃亡到高丽的一位仁兄交情好,就被杨广同志以通敌的罪名流放到了南方,以对待畜生的态度对待。由于高士廉是个很帅的帅才,走到哪里都有人请,萧铣起兵后,请他出任长史,人家就答应了。现在,唐军来了,跟着唐军回家,看看自己的养子养女,在最强大的国家里面担任官职,高士廉内心一阵兴奋。
此时最为难过的人就是萧铣,他知道,如果自己拼死守城,梁国的百姓就会生灵涂炭。萧铣很难过,他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于是向站在身边的岑文本问策。岑文本的意见只有四个字:出城投降。岑文本认为,照以前他分析的李孝恭性格来说,肯定不会为难萧铣,李渊也是很宽厚的,对待降将很仁慈,应该不会把皇上怎么样。&ldo;好吧,我也想投降。&rdo;萧铣对群臣说,&ldo;大梁国祚不长,不能怪老天,要怪就怪我自己。现在唐军兵临城下,如果拼死力战,必定会力屈而亡,可我不能因为我自己而让我大梁国生灵涂炭!&rdo;第二天,祭太庙,下令开城投降,守城将领皆哭。事实上,岑文本走了一步极其危险的棋子。
岑文本以为李孝恭礼贤下士,容易接受不同意见,可后一条是对的,可前一条不对。李孝恭把萧铣五花大绑,野蛮无比地推进囚车,看得梁国百姓心底凉凉的。然后,李孝恭下达了一个让人愤怒的指令:各路人马可以进城抢东西了!这就意味着,城中必然遭受一次严重的烧杀抢掠。萧铣急了,向李孝恭说道:&ldo;该死的就我萧铣一个人,你不要拿百姓开刀!&rdo;李孝恭想了一下,觉得还是慎重一点儿好,可那帮手下觉得不行,好不容易打了这么长时间仗,到最后屁都没有!
看着面露凶残眼珠子闪烁光芒的将士,李孝恭犹豫了。此时,岑文本劝李孝恭道:&ldo;江南百姓一直以来不被人重视,每次投降都面临这一场灾难,现在我们投降,就是指望着大唐的仁慈能让我们活下去。现在又要纵兵侵略,不就有违道理了吗?如果此次烧杀抢掠,恐怕江陵以南的百姓就死活不愿投降了!&rdo;李孝恭认为很对,下令禁止抢掠。
那帮手下又不干了,他们仰望太阳,觉得只有这么阳光的东西才能用来形容自己现在想骂的那个字。他们说,老大,我们打了这么长时间仗,遇到这么大的阻力,是不是应该把那些罪恶的将领抄家,把财物分给兄弟们,兄弟们可都穷着呢!想想也对,将士们又不是免费打工的,给点儿奖金也不算过分,李孝恭不是个爱犹豫的人,可到了这事儿上,他也犯难。李靖说:&ldo;人家那些誓死抵抗的将领是为主而殊死搏斗,这才是忠臣,怎么能跟那些叛逆无道的人相比?&rdo;诸将领无语,也只能无语,人家靖哥哥功最大都这么说了,俺们还瞎哔哔啥?
岑文本和李靖说的都对,不抢掠,南方各地相继归降;不杀忠,各路援军相继投靠。果然很有效果,口才帝和李天王就是不一样。可是,李靖和岑文本也并不是那么顺利的,书上说:每个不顺利的男人,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遇见他你就嫁给他吧!
其实,每个满面麻子的男人,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当然,每个三个奶头的男人,上辈子也都是折翼的天使。
李渊同志打出生就折翼,今年55岁的他就更折翼了。李靖刚刚出征打萧铣的时候,也是用的等一等再打的优秀战术。可李渊确认为李靖这小子故意停兵不前,不敢出战,于是下令斩杀李靖。幸好当时李靖的老上级对李靖的才能很欣赏,苦求李渊才让天使同志再给李靖一次机会。稍后,李靖大胜,李渊大喜,说:&ldo;朕听说用有功的不如用有过的,还真这样。&rdo;其实,李靖压根儿就没啥错误,李渊同志认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