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前后始末,以后请第巴大人给佛爷细讲,总之是菩萨护佑,化险为夷了。”
洛桑急不可待地问:“那僧人现在可安好?诗呢?”
“佛爷着急啦。”活佛侧头冲桑结一笑。
这张纸较新,而且质量很好。瞧着那清秀灵动的字体,洛桑叫一声,“莲花体?”并抬眼向桑结望去。
活佛点点头,“正是,大人所创莲花体,正是师承了这位僧人的书法。”
“大人,你认识这位僧人?”
桑结微微点了点头。
洛桑甩甩头,还是搞不清其中的关系,捧起纸轻声念道:
“曲珍姐姐,告诉你一个秘密,
其实那天我没有走,
上路的是‘桑结’的躯体。”
——这位僧人年纪轻轻却根器不凡,已懂得“离相即佛”的道理。噢,僧人也叫桑结,和大人同名?
“或许是经师看出了什么,
开始几天总讲‘佛心无住’的道理,
后来,连自己也叹起自己太不争气。”
——看来,若想“佛心无住”,就须“心安一境”,否则那颗心总要东张西望安不下来,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这位小僧做到了,或许还未意识到。前两段用的小孩口吻,让人感到真实、亲切。
“如若时光就这样淡淡流淌,
思念会化为一道潺潺小溪,
可桑主则那位首领却要掐断黄教的生机。”
——小溪是一种境界。第三句转折得自然、有力。
“曲珍姐,明日就是大劫,
甘丹颇章要面对万名铁骑,
既披上这身袈裟就要将这份责任担起。”
——噢,这是一位哲蚌寺僧人。很勇敢,有正气,只是前边那首诗说要“拼却这身僧衣”,与这一段第三句似有抵触。
敏珠活佛见洛桑凝思,问道:“佛爷是不是觉得刚才念的最后一句与前边‘拼却僧衣’不相一致?”
“我正是这样想的,请活佛开示。”
“谈不上开示。‘拼却僧衣’是离相之举,这是出世间法。可我们躯体毕竟生活在世间,所以离相就不像脱去一件衣服那么简单,每一相都代表一种身份、地位,如在世间离相,则须将得到的身份、地位奉还,也就是将该做的事情做完。所以这一段最后一句仍是离相之举。”
洛桑认真咀嚼,似有所悟。接着看。
“一世有长短,万事随缘去,
此刻我孤灯独坐待天明,
却猛悟出‘得成于忍’的真谛。”
——记得大人讲过,“忍”是一种洞穿一切、不为所动的心境。这位僧人身处危境,不忘修为,可敬。
“姐莫听什么修成正果功德圆满,
可怜天下僧人啊,
哪一个不是把最难舍下的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