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锤说道:“我没有反悔,今天来是有事要问你!”
老汉皱起眉头说道:“你要问我什么?”
王大锤把他拉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就问道:“你邻居是不是欠你150文钱?”
老汉一听就说道:“你怎么知道?可那钱再也要不回来了……我家邻居是一个寡妇,他丈夫去世没钱埋葬,就来我家借钱,我见她可怜就给她了150文钱,可他丈夫死后不久她也死了,我这钱就成了死账了……”
王大锤从兜里掏出70文钱递给老汉,说道:“这是她还你的钱!”
老汉一听脸色大变,“你这小伙子说的是什么鬼话,她都死了,咋还钱?再说了这也不够啊!”
王大锤就把昨夜的梦对那老汉说了,老汉一听感到不可思议,说道:“还有这种事情?太神奇了!”
王大锤回到家里,他顾不得歇息,就去羊圈赶羊,谁知来到羊圈一看他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那只瘦小的羊羔居然口吐白沫死了。
他又联想到昨夜的那个梦,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于是就把小羊羔拿到山坡上埋葬了,并在上面放了一些野花,说道:“你的债还完了,你好好去做人吧!”
再说村有一户姓陈的人家,陈家有一子一女,就在昨日,陈家女儿陈娇娘因病离世了,陈家老两口是痛不欲生。
为了让父母早日从悲痛中走出来,陈家儿子儿媳就决定早日把妹妹下葬,就找来同族的长辈妇人们为陈娇娘换寿衣,妇人们拿起衣服就准备给她换上,陈娇娘却突然睁开了眼睛。
妇人们惊叫一声,站起来拔腿就跑,其他人也是吓得面色苍白,大喊炸尸了!
陈娇娘坐起来,看看那些被吓得魂飞魄散的人们,说道:“你们不要怕,我没有死,阎王爷说我还有四十年阳寿呢!”
众人听了还是不敢靠近,也不敢说话,陈老太却走到陈娇娘身边,说道:“我的儿,你真的活了?”
“娘,我真的没有死!”她说着就站起来在陈老太身边转了一圈,陈老太看到女儿真的活了,就喜极而泣,母女二人抱头痛哭,众人看到这场景,也都相信了陈娇娘没有死。
陈娇娘也十六岁了,她明媚皓齿,乌发如幕,生的美艳动人,如今死而复生,不但没有一点毛病,而且比之前多了几分妩媚,前来提亲的人就更多了。
陈娇娘之前就想要嫁给一个富家公子,如今有富家公子来提亲她却拒绝了,这让陈家人很是不解,陈娇娘说道:“我是死过一回的人了,我也深深体会到了钱财是身外之物,有再多的钱不如有个好身体。
嫁给富家公子不如嫁个心地善良之人,只有这样,日子才能踏实!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嫁给咱们村的王大锤!”
陈家人听了下巴都掉了一地,陈老汉说道:“以前你最看不上王大锤了,现在怎么就要嫁给他?”
陈老太也说道:“女儿,你这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嫁给王大锤怎么行呢?”
陈娇娘的哥嫂也过来劝说,说嫁给王大锤一辈子只能吃糠咽菜,要她慎重考虑。
陈娇娘说道:“我早就考虑好了,王大锤就是我的真命天子,我这辈子非他不嫁!”
陈家人觉得王大锤不但穷,而且丑,根本配不上如花似玉的陈娇娘,就一致举手反对。
陈娇娘说道:“你们要是不同意,我就不活了!”她说着就晕了过去,不省人事。
陈老太一看就大哭起来:“儿啊,你快醒过来吧,我们都依你……”其他人也赶紧表态,过了一会儿,陈娇娘就醒了过来。
陈家人怕再出事,就顺着陈娇娘,答应把她嫁给王大锤,可这些事王大锤还不知道呢?陈老汉就让儿子去对王大锤说,让他来陈家提亲。
王大锤一听是受宠若惊,陈娇娘可是十里八村的俊俏女子,以前她都没有正眼看过自己,如今却要嫁给他,这不是做梦吧?王大锤在自己的大腿上拧了一把,果然不是做梦。
很快,王大锤就拿着礼品去陈家提亲了,陈娇娘娇滴滴的小眼神看着他说道:“你什么时候娶我?”
王大锤没想到陈娇娘问这样的问题,他当然想立马成亲入洞房,可这事还要问陈家人,就说道:“成亲的事,还是要听大叔大婶的!”
陈娇娘说道:“是你娶亲,又不是他们娶亲,你说了算!”
陈老汉赶紧插话道:“你俩也不小了,我看尽快把亲事办了吧……”
没过几日,王大锤就把貌若天仙的陈娇娘娶回了家,成亲这天,王大锤家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
大家都说这王大锤是走了桃花运,艳福不浅,也有人说陈娇娘的脑子被驴踢了。不要说别人不理解,就是王大锤自己也没有想明白,陈娇娘一个心比天高的女子怎么会嫁给自己,难道真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吗?
王大锤与陈娇娘成亲之后,二人也算恩爱,王大锤每日割草放羊,干地里活,陈娇娘在家里洗衣做饭,做女工,小日子过得也算温馨幸福。
在夫妻二人的共同经营下,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两年时间,王大锤的几头母羊就变成了一大群羊,在村里也成了上中等的人家。
一日,王大锤放羊回来,走到半路的时候,就看见一个年轻人晕倒在路边,他二话不说就把年轻人背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王大锤就叫陈娇娘端来热水给这个年轻人灌下,年轻人就醒了过来,陈娇娘端来饭菜让他吃,年轻人两眼放光,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吃饱喝足之后对这夫妻俩是千恩万谢,王大锤说道:“听你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
年轻人说道:“我叫梁远宗,山西人氏,是一个书生,我本来去京城翰林书院求学的,没想到路上遇到盗匪,盘缠都被抢走了……”
王大锤夫妇听了很同情梁远宗,就把家中积蓄拿出来给他做盘缠,梁远宗却说道:“那翰林书院每年只从下面招收十个学生,我耽误了几天,如今去也晚了,要去只能等到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