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帮娘,再说了,那先生不也是该喂鸡喂鸡,那就我例了外?”
“你莫编排!”向氏记得就想捂他的嘴,“你啥时见过秀才拿的是锄头?那都是要拿笔杆子的。”
“那我还真见过。”
生怕向氏不信,陈平还就非得绘声绘色地给她形容,李峰是如何拿着那带泥的锄头,翻出土里的地龙,给家养的鸡崽添食。
最后也不忘拉上陈多海作证,“爹,你说先生家是不是有养着一窝小鸡?”
陈多海洗了把脸刚走进来准备帮忙就被母子二人盯着,他还有些迷糊,凭着记忆回答,“有是有。。。。。。”
向氏没了话说,她点了点陈平的脑门,转身忙活煮饭,可这心里就是放不下,不时还得念叨几句,“让你多看书,还成了错了。”
简单的解决早饭,拿着布袋,陈平就往邻村赶。
李峰已经在房中看了许久书,听见院门口有动静,就知道是谁上了门。
不过今日与昨日不同,他考校了之前学的内容后就让陈平自己看书。
那是一本闲书,胜在字词直白,也能给还在识字的孩童多些识字的乐趣,讲得也就是一个书生赶考途中的趣事杂谈。
瞅着故事中的书生,流连途中景色,赏花之余与友人谈论做官后的行事,这里有一句轻描淡写带过的话语,吸引了陈平的注意。
他轻声唤了李峰,“这书中所言,对读书人有优待,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
李峰答道,虽说这对这刚识字的孩童来说,这还太过遥远,可陈平已然入了书院,这就不一般了。
根据当朝律法,为了培养更多学士,本就对书院有着特殊的学田制,朝廷将土地分给书院,由书院自营,以此换得钱财供养更多学士。
除此之外,皇帝更是在各地增设县学、州学。
若是想在这一个地方有所作为的话,那首先就是要先通过州试的考核,也就是中举之后。
说到这,李峰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就拿我来说,只参加过州试,却没能中举,也就是个秀才,但这也在秋收时为家中减免些许税收、免除徭役。”
“要怎么样才能减免税收?”虽然李峰的声音越发得轻,但陈平还是抓住了重要的字眼。
“至少也得是个秀才,而且你越走得越远,朝廷给予的待遇就越发的好。不过这都比不上做官就是了。。。。。。”
陈平的眼睛里迸发出亮光,他本以为去书院不过是为了让家中有一个识字的人罢了,哪能想到当世的朝廷为鼓励平民入仕途,也是舍得。
“要怎么才能考?”
李峰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你这就想参加州试?还是先好好学,这县上的考试才是第一关。”
陈平回想双亲艰苦,他留恋二人给予的暖意,只要能帮到家中些许,他都会试着去做。
“以后,还要麻烦先生了。”陈平不熟练地向李峰作揖,“还请先生继续教我。”
读书,前世他好歹也算是个读书人,如今不过就是再来一遍,他有何惧。
陈平目光坚定,李峰看在眼里,他拿过架子上的书就往陈平面前放下,“说到就要做到。”
距离去书院的日子的越发近了,李峰尽可能的将书中内容揉碎,加快进度教给陈平。
陈平也较起了真,埋头苦读,加以背诵,就连吃饭吃到一半也会不自觉得停下,在心中默背。
这般异常用功,陈多海和向氏哪能发现不了,可他们又帮不上什么忙,在做事的时候放轻声响已是他们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