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热疗养生舱 > 第10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六(第3页)

第10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六(第3页)

膺窗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操作方法为斜刺或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减卸胸腔内部高压,释放胸腔内部能量。

解剖: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皮肤→浅筋膜→胸大肌→肋间肌。浅层布有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胸腹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胸内、外侧神经,胸肩峰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3肋间神经和第3肋间后动、静脉。

配伍:配屋翳治乳痈。

乳根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布有第5肋间神经分支及肋间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少乳,乳痈,及肋间神经痛,乳腺炎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

解剖:位于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配伍:配少泽穴、膻中穴治乳痈;

配少泽穴、足三里穴治乳少。

不容,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另说“去任脉三寸”(《针灸甲乙经》);在上管两旁各一寸(《太平圣惠方》)。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腹胀,呕吐,纳呆,噫酸,以及急、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胆绞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作用:调中和胃,理气止痛。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探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6、7、8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腹壁浅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6、7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配伍:配中脘、公孙治胃炎、胃溃疡。

承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纳呆,吞酸,肠鸣,泄泻等。直刺0。8—1寸。

功能作用: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功效:消食导滞。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梁门穴是中医中的足阳明胃经穴位,位于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关门穴Guānmén(ST22)〖取穴方法〗关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主治疾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水分穴治肠鸣腹泻。

〖刺灸法〗直刺0。8~1。2寸。

〖别名〗关明穴。

〖穴义〗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内外,经水则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固化脾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