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卫懋功并不在乎。
女儿与家里本就是互相帮衬,太子常去宜秋宫,正说明卫氏可以为太子所用。被人利用不怕,怕的是成为鸡肋,甚至没人稀罕利用你。更何况如今用得着他的是太子殿下,未来的大燕皇帝,他大可以借势巩固自己的势力。
卫懋功越想越觉得这是互利之举,他只要谨慎一些,根本吃不了亏。
果不其然,太子有求于他。
几日后的早朝上,又有人为了增赋一事吵了起来。
武岳也知道增赋会引起民怨,但常年征战导致国库虚空,他不得不从赋税上开源,以充盈国库。因此武岳一方巧立名目,费心编了多少花样来。
这一遭由户部所辖金部郎中顾贺提案,户部尚书孙植甫附议,虽然减轻了田税与人头税,看似惠民便民,但同时增加了许多杂税——管控之内的酒、糖、盐、铁也便罢了,连日常的牲畜、车船、薪柴、油米等,但凡有需,只要有所消费,便要缴纳一份赋税。
这种事情从前也有过几回,不过是大家在朝堂上吵嚷一番而已,最终常由武承肃这边的人死死扛住,武岳也便无法颁旨施行,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何时行军需要粮饷,何时再换个名头提出来再议罢了。
可偏偏这么一件事,竟忽然不在控制。
按燕国制,门下、中书两省设立谏官,有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这些官员虽名为谏官,实际却更像个空衔,均不得在朝上主动谏诤——除非皇帝之前有明旨,许其谏诤的实权。
彼时卫懋功等人正与顾贺苦辩,不开眼的门下省右司谏贾兆忽然冒了出来,也不知他被谁怂恿着,分明未得武岳允准,却好一番据理力争,张嘴闭嘴都是国计民生,力谏不能增赋。
还没争论出个所以然来,那贾兆竟好大的气性,先骂了句“穷兵黩武”,又痛斥朝制,列举谏官不能言之十弊,接着便在大殿上疾走,直接触柱而亡。
贾兆当即死在了早朝之上,满朝文武登时便都傻了眼。
武岳怒视武承肃,几乎要把眼珠子瞪了出来。
武承肃却不知自己该去瞪谁。
贾兆并非东宫的人,却好像站在东宫这边,于辩论中处处维护着卫懋功,他究竟为何忽然跳出来,一言不合又直接触柱,武承肃也一头雾水。
武承肃直觉今日的事是冲他而来。
有侍卫上来把贾兆抬了出去,又有力士提着水桶进来抹地,武岳冷哼了几声,起身就回后宫去了。
武承肃愤怒不已,强忍着才没发作,硬撑着回到了东宫。
丁鑫在殿外等候时便知道出了大事,见武承肃黑着脸,他小心问是否还要议事。武承肃让众臣先各自回府,好好想想今日的事,自己则直接去了崇文馆。
不止众臣需要思考,他也需要独自呆着,静下心来仔细分析。
无论是谁在背后搞鬼,使的可都是狠厉的好手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