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别急,这场戏才刚刚开始呢,可能比刚才外面的激战要好看多了。&rdo;费扬古给自己倒了杯茶,皱了皱眉头,&ldo;翠娘,茶水冷了。&rdo;
&ldo;是翠娘疏忽了,这还是冬天儿呢,水容易冷。&rdo;
&ldo;可是,我猜那宫里坐着的那位,此时心里热乎着呢,或者说,滚烫滚烫的,要是可以借他的心来烧壶水,那才叫有滋有味。&rdo;费扬古脸上竟然还显露出陶醉。
&ldo;额,主子爷,我发现你越来越恶心人了。&rdo;翠娘拎着茶壶,心里有点毛毛的。
&ldo;恶心?有那些拍马屁的恶心吗?和他们比起来,你家主子再正常不过了。&rdo;
&ldo;这倒是,刚才就有官府来人了,叫各家出份子钱,给皇上做锦旗,等皇上巡城时亮出来。还得挨家挨户都必须派人去吆喝给皇上看,不去就治罪,这帮子人,可真不要脸。&rdo;
&ldo;真的不要脸的那些人,此时正在家里写奏章呢,等着吧,这场胜利马上就会被冠冕堂皇地挂在那位皇帝头上。某年,鞑虏进犯,吾皇大发神威,鞑虏溃退,此诚乃大明中兴之象,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rdo;费扬古举着茶杯,迈着步子,提着腔调,模仿着戏剧。
&ldo;哎哟呵,都是一帮子什么人哦。那伙子厮杀汉子还在外面受冻挨饿呢,这帮子老爷们满脑子都是些啥子。&rdo;翠娘是辽东汉人,算是比较中立的一方吧,对这满洲没有多少厌恶,这几年皇太极的政策很是收拢了满洲汉民的心。但是对大明也没多少归属感。和那些个辽东军心境差不多,后世很多人说辽东军都是地主思想,就想着保住自家的田地,置大明江山社稷于不顾。
其实,没人是圣人,当你饥饱不愁后,你才有心思想别的,但是前提,得吃饱饭。
&ldo;那咱就做个大大的旗,到时候凝竹轩上下一起去凑个热闹,说实话,我还真想见见那位呢。&rdo;
&ldo;爷,您可千万别去,您太招眼了,眼下大汗军队败了,估计外面的锦衣卫得回来了吧。过几天又开始严查了,您再露头,万一被发现了怎么办?&rdo;
费扬古一阵苦笑,将杯中的冷茶一饮而尽,&ldo;真叫个憋屈,连出去走走都不行了。算了,这京城也没咱多少事儿了,翠娘,你这两天等着开业吧,我也准备出去转转了。&rdo;
&ldo;去哪儿?&rdo;翠娘情不自禁地一问,接着就发现自己唐突了,主子爷的行踪也是自己该问的?
&ldo;山西。&rdo;费扬古倒是回答的很干脆,也是该去会会那帮子晋商了。
ps(对于袁崇焕在本书中的描写,我感觉还是挺客观的,或许每个人对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看法,龙三欢迎来交流探讨。另外,弱弱的求个收藏。)
第四十八章胖子离京
伴随着这场胜利到来的,是漫天的歌功颂德,是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圣明,更是那铺天盖地的&ldo;大明中兴&rdo;的呐喊。
这样的阵势,就连那位在政治上已经比较成熟的朱由检也有点熏熏然了。他自己仿若也体会到了成祖爷得胜归来的豪迈洒脱,帝王功成的霸气。
就连&ldo;功高千代&rdo;,&ldo;直比尧舜&rdo;这种赞誉也被官员们扣到了皇帝的头上,对此朱由检依旧笑纳,当了两年的皇帝了,终于体会到这种滋味了。
此时此刻,整个京师都沉浸在这股病态激动兴奋之中。京师上空的阴霾,终于散了。整个京师压抑了这么久,终于解脱了。
今晚,京城各大胡同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姐儿们和粉头们都忙不过来了。凝竹轩自然也是一片喧嚣热闹。在其他同行对这股子强大客流都措手不及时,早就对这场胜利有所预备的翠娘,可是笑得合不拢嘴。前天亲自将旁边两户酒肆包了下来,稍加装饰下就是凝竹轩分楼,无论今儿晚来多少客人,凝竹轩都吃得下!
而京师之外,刚刚击败了鞑子的辽东儿郎们,此时仍然在城外坚守着。伴随他们依旧是凛冽的寒风,已经坚硬冰冷的冻土。
京师之内的热闹庆祝,与他们无缘,或许这些厮杀汉子们也不屑这些热闹,因为这场胜利是无数袍泽用生命换来的。这仅仅是一场惨胜,惨胜无喜,有的,只是浓郁的悲伤,和慢慢发酵的心绪。
这些儿郎的家,在辽东。却千里驰援,奔赴京师勤王。今日血战,无非是看在替自己被鞑子祸害的亲人报仇和自家袁督师的面子上罢了。
别跟那个时代的军汉讲什么民族大义,他们就是一群很简单的人,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也很纯粹。
这一场仗,是打赢了。赢得惨烈,赢得悲壮。
击败满洲精锐的代价是那么惨烈,昨日一同言笑的袍泽此刻就躺在那片冻土之上,京师之外,浸染的是辽东汉儿的鲜血!
&ldo;兄弟们,等着,俺一定带你们回家!&rdo;一名老伍长对着眼前的尸身仰天长吼。给这股子寂静的军营,添上了些许悲凉。
他们的家不在这里,这京师也不是他们的家。
?????
&ldo;大帅,军中粮草可是不多了啊。末将刚才看到将士们,居然在喝稀的!末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rdo;祖大寿气冲冲地闯进了大帐。
袁崇焕此时正拄着头,在帅椅上打着盹儿。已经四十多岁了的人了,今天又亲身上阵拼杀了一整天,早就支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