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不像是丧事,倒像是喜事了。
赵家的铺子虽然开张了,但他没进行大规模的宣传,米粉这东西大家就能买现成的,最开始倒是没多少人进店。
连着五六天都人流惨淡,那些没有卖掉的原料只能拿回家自家人吃,赵大壮和刘大勇二人十分焦急,觉得都是自己太笨才没将生意做好。
赵小山倒是没着急,毕竟铺子是自家的,人手也是自家的,就连跑堂的两个伙计都是从庄子上抽调出来的,没有太大的成本压力。
但看到刘大勇平日三碗饭的胃连续两天只吃一碗,赵小山不忍,提议道:
“大哥,实在不行,你去街头雇佣几个小孩,给你满大街的宣传宣传,或者去大景报业刊登一个广告,要不就搞一个试吃活动,或者开业八折大酬宾,先把人气攒攒,做生意哪能都成功,就算成功也要有大量的前期投入才行。”
赵大壮觉得弟弟说的有道理,决定明天就去找街头玩耍的孩子们先搞一波宣传。
赵小山觉得自己也不能什么都不做,第二天下值后直奔大景报业的印刷处,让他们帮忙印刷一些宣传单。
印刷处的印刷工匠有不少是从密水乐平过来的,是当初赵小山集体打包送给淮安王的。
这些人见到赵小山这个老东家来,自然拍着胸脯保证会帮忙,但宣传单是什么?
赵小山将自己设计好的宣传单模板画了出来,整张宣传单采用a4纸那么大小,上面有两行大字:密水赵氏米粉店,好吃不贵经济实惠。
中间例举了他家经营了哪些项目,下面的角落里的小字标注了地址,并强调持此传单到店用餐可享八折优惠。
“先印刷五百张,该多少钱多少钱。”
“不用的三哥,这么点小忙我们还是能做主的,这是咱们自家的事,又是赵家的事,我们怎么可能收您的钱呢,你就放心吧,五天以后过来取就行。”
说话的是印刷坊现在的管事,这小子当初在赵小山创办的村学里念了两年书,字认识的不少,却也知道自己不是科考的料子,便让父母上赵家走动,说服了赵来福,赵来福亲自给安排进乐平的印刷厂,跟着那个老木匠学习木工。
后来印刷厂被赵小山集体打包送给了淮安王,这个小子作为成熟工匠也从密水乐平一跃到了京城,因为认识的字多,为人机灵会变通,现在已经成了这个印刷坊的小管事了。
这小子现在每个月光工钱就有八两银子,早在京城政变前就将父母兄弟接到了京城。
说一飞冲天也不过分了。
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确实有他自己努力的因素,也有机缘的关系,但最主要的是赵家尤其是赵小山的倾力培养。
他们一家都是淳朴善良的,过上好日子后一直惦记着还这份恩情,之前不知道赵小山来到了京城,现在知道了,正打算好好报答一二。
“之前都不知道三哥你们来京城了,若早知道,我一定早过去拜访了。若不是要宣传铺子,三哥指定不会过来找我的,三哥这是拿我当外人呢,到时候看到刘婶子非要告你的状不可。”
赵小山嘻嘻哈哈的应和着,心里却有点羞愧:
听这小子的意思是还记得当年的提携之恩呢,可他若不是今天过来,都快将这号人物给忘了。
甚至聊了这么长时间,这小子一口一个三哥的叫,他都没想起来人家叫啥名。
直到他从印刷坊出来,都没想起来,只隐约记得这小子似乎姓曹,是二黑子的本家兄弟,排行第几完全没印象了。
卢兴虽然被周彻夺情了,但现在毕竟是卢老太太新丧,怎么也要等到三七过完了再回来上班,因此这段时间的工部众人十分放松。
没有卢兴这个老严肃在旁边坐镇,大家都放纵下来,就连赵小山同屋那个平日里脚下生风班味很重的郎中也闲了下来,渴了就泡点茶水,累了就写写字,吃完饭还会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完全没有一点想要奋斗的意思,看起来十分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