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大专院校,很多新生以考大学为最终目标,考上大学后彻底松懈下来,大学四年混一张文凭了事。
清华学子却很少有这种现象。
他们都是超级学霸,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肯定能考上大学,几乎都有更为长远的目标,高考对他们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没来报到之前,他们都觉得今年高考状元的674分简直不可思议,报到后,惊闻曲军就是一个专业的同学,很多人跑来看稀奇。
对曲军674分的高考成绩,他们是真心服气的。
但是见到活的高考状元,见到曲军也是一个脑袋两条腿,有不少同学暗下决心,把他当成大学阶段的赶超目标。
还没有正式开学,学习气氛就上来了,电子工程专业两个班七个男生宿舍,书桌前坐满正在预习功课的同学。
徐海鹰的扑克牌摊子再也撑不起来。
曲军也认识了很多新同学,和大家处的还不错。
最起码暂时还不错。
新同学刚刚见面,互相都客客气气的,来不及产生矛盾。
况且经过高考的筛选,大学同学明显提升了一个层次,无论个人素质还是家庭条件,都比十七中的同学高出许多。
不是出类拔萃的超级学霸,肯定考不上清华园,更进不了热门的电子工程专业,曲军的同学一半以上来自高知家庭,父母都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老牌大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既努力又有天赋,才能从全国几百万考生中脱颖而出,考进中国最顶尖的大学。
班里也有少数来自贫困农村的寒门子弟,他们能考上清华园,更多的是在吃天赋,再加上苦行僧一般的自律和勤奋。
曲军同宿舍就有两个来自农村的同学,都是打一场扑克牌然后每天晚睡二十分钟的狠人,哪怕熄灯后在被窝里举着手电筒看书,也必须在一个星期内,把失去的两个小时补回来。
曲军却天天躺在床上假寐,除了出去找房子,和必要的吃饭洗澡,几乎像坐月子一样两脚不沾地。
农民房的条件太差,不在考虑范围以内,可选择的房子就很少,曲军连续转了两天,甚至还去稍远一些的中关村找了一圈,仍然没有结果。
中关村一带的电子一条街现在刚刚萌芽,只有10家左右的科技企业在这里安营扎寨,另外还有几家像中科院数学研究所这样的科研单位,但是这些科研单位也是刚从其他地方迁来的,没有附带的家属院。
(根据官方资料,1983年中关村有11家民营科技企业。)
曲军不再瞎转,到清华园的长途电话室给沈荣打了一个电话,请他和语言学院的高副院长打个招呼,然后在第二天晚上登门拜访。
首都语言学院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学校,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一方面这所学校的规模不大,另一方面它的主要功能是给外国留学生教汉语,以及中华文化教育,在八十年代初期几乎不对国内招生。
曲军先请长辈预约,然后再登门拜访,虽然多花了几块钱的长途电话费,却暗合不做不速之客的古礼,高贯勤副院长对他的第一印象很不错,特意准备了几个好菜,设家宴热情招待曲军。
他已经听沈荣介绍过曲军的个人情况,沈老头的言谈中,把曲军当成半个弟子,一片爱护之心拳拳可见,所以高贯勤也没把曲军当外人,在家宴上一老一少聊的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