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元璋显然对此并不在意,甚至很随意地回道:“暗卫自然是有,不过却不像是你想得那样,话本上的内容不要当真。”
噫,居然不是真的?
也是,如果大明皇帝真像影视剧或是小说里帝王一样,有着一群绝对效忠自己的暗卫,甚至一代代都培养了大批的暗卫,那还建立锦衣卫、东厂、西厂做什么?
锦衣卫、东厂、西厂的建立,不就是为了填补这部分的空白吗?
朱英微微红了脸。
见大孙子的反应,朱元璋想了想,道:“不过,你之前提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看朱元璋的表情,竟像是真的在考虑朱英的提议。
朱英不担心爷爷搞出小说里那种暗卫来,却担心爷爷提前将东厂、西厂全都搞出来。
在历史上,东厂名为东辑事厂,是在永乐十八年建立的。
也就是说,这是朱棣后来搞出来的机构。
朱元璋这时候还没有东厂,西厂就更别提了。
唯一称得上是秘密机构的,也就是洪武十五年建立的锦衣卫了。
若爷爷真将与东厂、西厂类似的机构提前搞出来……
朱英想了想,似乎也没什么?
他不像是这时代后来的文臣集团,对东厂、西厂深恶痛绝。
淮西集团在洪武年间被搞掉后,文臣集团随着时间推移,就逐渐成为了左右朝堂的存在。
大明中后期的党争,在朱英看来,比太监参政更可怕,更麻烦,也影响更大。
后来的大明皇帝重用太监,焉知不是因为文臣权利太大、文臣集团无法压制?
重用任何一个文臣,对方都可能倒戈向某一文臣集团。
毕竟,亲族、后代、师生、乡人等,编制出一张大网,几乎将所有在大明官场上的大臣一网打尽。
这一点,武将勋贵不能避免,文臣亦是不能避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唯有太监,无子孙根,无后代,没有世俗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便是有亲族、乡邻,也不成气候。
太监更被人鄙夷,唯一能抱住的大腿,唯有用他们的主子。
主子死,则他们亡。
在非乱世的时候,太监是真的好用。
当然了,权势这东西太诱人,即便是用太监,也不能百分百放心,也要防着出现十常侍之乱的事。
所以,先有了东厂,后又有了平衡东厂权利的西厂。
平衡之道,同样也是帝王心术。
朱英没继续这个话题,觉得继续说下去就有些危险了,他转移话题,突然提道:“爷爷,方才孙儿说,正要找工部尚书,其实是为了一种可以在冬日里令人不至于因寒冷而死的东西,火炕。”
“火炕?”
“是,如今时间已是来不及了,但孙儿还是希望,冬天到来前最好能推广一波火炕。这就是火炕的图纸以及说明,孙儿昨夜画了出来,一直带在身上,您先过目一下。”
说着,就从袖袋里取出了卷起来的厚纸,递给了朱元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