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梦还楚留香 >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二十七(第1页)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二十七(第1页)

放弃安南,免除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 来的痛苦,也为明朝节省了大量的开支,除去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1431年1月),宣宗以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返航期间,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遗体埋葬于古里。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 人。

【文艺方面】

书画

《瓜鼠图轴》

明朝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绘画作品,共有三副,又称为“三鼠图轴”。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三鼠图轴是很有意趣的写意画,看到图中机敏可爱的老鼠,使人忘记了鼠类可憎可怖的一面。朱瞻基最早将老鼠作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来描绘,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老鼠之美感的艺术家。

《武侯高卧图》

明朝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绘画作品。卷纸本墨笔,纵27。7厘米横4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绘诸葛亮敞胸露怀,头枕书匣,仰面躺在竹丛下,举止疏狂。当是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躬耕自乐的形象。

《雪意歌》

宣德八年,自冬十月以迄,长至之前,凡两雨雪。迨十一月乙酋,又至后五日,是日,同云四合,寒气凛然,大有欲雪之意。自昔农人谚曰: “要宜麦,见三白。”使今夕而复雪,岂不成三白乎?因喜而作长歌,以为来岁丰秥之征云。

诗作

宣宗的诗作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受儒家文学思想之影响,诗作具有说理的韵味;二是宣宗一朝,运际雍熙,治隆文景。宣宗时与臣下同游,赓歌继作,造就了一个台阁体诗派。作为倡导者,宣宗的诗作也其有宫廷的韵味,这种韵味就是颂谀太平景象,显示皇家的宏伟气魄,《新春诗》、《元宵诗》、《七夕诗》等首,都是粉饰太平之作;三是宣宗在明代诸帝中,也算是一个英主,所以他的笔触就不仅仅局限于皇家宫苑的生活,而是对一民间百姓的生活与疾苦给以客观的描述。每当亢旱岁歉,宣宗均能循己白责,减租赈恤,并毫不掩饰地写下这些与太平景象不符的农民实况。如《书愧诗示户部尚书夏原吉》一诗,所反映的就是“关中岁屡歉,民食无所资”的现实生活;四是宣宗为人风流儒雅,大有文人气习。故诗作中多有写景之作,而且显得文采斐然。如《四景诗》四首,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变化的刻画堪称细致入微。

【历史评价】

《明史》赞誉宣宗:“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明宣宗宣德朱瞻基好书画、促织。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因爱好促织,朱瞻基被后世称作“促织天子”。宣宗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书法鉴赏家,《万历野获编》之“宣宗御笔”称他的书法“学颜清臣,而微带沈度姿态”,宣宗年少时对书法课颇为用心,他的行楷清丽潇洒中带些皇室的雍容柔媚之气。一心追求太平盛世的宣宗兴之所致,常常挥毫波墨,写诗作画,并赏赐给众大臣。由于宣宗酷爱和擅长绘画书法艺术,宫廷上下聚集了一批宫廷画家,他的继任者英宗、宪宗、孝宗到神宗等也多受影响。亲近艺术,宣宗培植了数代宫廷画派,在中国书画史上留下浓笔重彩。

生活中的宣宗是一个骄奢淫逸、寻欢作乐的皇帝。他既是明代第一个充分享受宫廷生活的帝王,也是洞开明朝骄奢淫逸生活风尚的帝王。宣德朝的宫廷生活丰富多彩,渐趋奢华。

为了休兵养民,宣宗一改永乐时期的讨伐政策,主动从交址撤兵,节省了财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交址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流。

整顿统治机构,罢免“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年老体疾”的官员,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

在用人方面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

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减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487年),或作成化帝,为明英宗的长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初名朱见浚。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景泰三年(1452年)明代宗即位后,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

宪宗于天顺八年(1464年)登基,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俨然为一代明君。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撒马儿罕等国纷纷入贡。明朝皇帝多擅画像,朱见深擅长画神像,曾为张三丰画像,神采生动,超然尘表。但是宪宗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9岁的宫女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民不聊生。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去世,八月,宪宗过于悲痛而驾崩,时年41岁。葬于北京昌平明茂陵。由他的三子明孝宗继位。

明宪宗朱见深,于公元1449年英宗北征时奉皇太后之命,被立为皇太子。谁知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他的叔叔明代宗即位后,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就开始考虑如何废掉他,而用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经过一番精心的谋划,朱见浚被废为沂王。但是上天好像只垂青于他,此后不久先是被立为太子的朱见济早夭,然后是著名的“夺门之变”,这样不仅他的父亲夺回了皇位,他的太子之位也失而复得,他父亲改元天顺,也将他改名朱见深。但由于幼年卷在皇位之争的漩涡中,精神压力非常之大,因此留下了口吃的毛病。天顺八年,英宗皇帝去世,朱见深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明朝第八位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成化”。

宪宗即位后,平反了于谦冤狱,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又不顾明代宗曾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代宗帝号,重修代宗陵寝,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朱见深任用李贤为相,阁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

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朱见深在即为之初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的,但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明朝土地兼并的严重,官吏对百姓的压榨,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并且这种情况不断恶化。百姓终于忍无可忍,荆襄爆发了刘千斤起义,广西爆发了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归于失败,但已经为明朝的政治敲响了警钟。更值得一提的是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它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因为成化朝最显眼的两位人物都出自这次战斗的俘虏,其一就是一手遮天的大太监汪直,另一个就是孝宗皇帝的生母纪氏(见明孝宗朱佑樘)。

大太监汪直本是广西少数民族,由于起义的失败,起义军的成年男子被杀,小孩与女人被送往宫中为奴,汪直就这样进宫做了太监。由于他善于钻营,而且又攀附上了当时宫中的实权派万贵妃,因此官运亨通。成化十三年,宪宗皇帝设立了著名的特务机构“西厂”,使得明朝的厂卫制度达到顶峰,而汪直就掌握着西厂的实际指挥权。汪直也凭借特务机构不断排除异己,树立亲信,朝廷被他搞得乌烟瘴气。汪直还多次作为监军随军出战,所到之处官吏都小心侍奉,加紧搜刮百姓,购买大量珍宝取悦汪直,可以说汪直所到之处,就像闹了一场蝗灾。由于汪直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朝野的交相弹颏,宪宗皇帝也因此对他失去了兴趣,在汪直的最后一次监军过程中索性将他留在了边关,之后又将他贬到了南京,大太监汪直渐渐在历史中消失了。

汪直走后,朝廷并没有安定下来,宪宗皇帝开始宠信佛道,任用奸佞。大批贤能之士或贬逐或罢官或去世,中难有直臣容身。许多社会无赖,骗子得以混进宫中,而朝廷的重要官吏也腐败到了极点,当时百姓就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将这些朝廷的蛀虫贬得一钱不值,这些大臣不但贪赃枉法,而且为了取悦宪宗经常以房中术进献,明朝政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