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三年北伐幽州的失败,对匡朝的影响,是极其复杂而深远的。军队精锐损失殆尽,致使匡朝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了严重的恐绥情绪,从此谈绥色变,再也不敢轻言,收复燕云十六州,并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
因着北伐的失败,给匡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匡朝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导致朝廷开始采取更为保守的经济政策,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强化对农业的支持。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匡朝经济的发展。
但在失败的痛苦中,匡朝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使得其在各个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为此,匡朝,在,河北路,沿边的,平原上,西起保州西北,东至泥沽海口,利用河渠塘泊,筑堤储水,并设置堡寨,往来巡警,以防绥朝骑兵奔冲。
对于绥朝的入侵,匡朝则实行消极防御,“但令坚壁清野,不许出兵,既不得已出兵,只许披城布阵,又临阵不许相杀”。这就束缚了匡朝军队的手脚,置匡朝军队将士们,于被动挨打境地。而这时的绥朝,萧太后治理内政,励精图治,国内逐渐稳定下来,奠定了发动战争的基础。开始占据优势和主动地位,不断向匡朝发起进攻。
雍熙三年。十一月。
绥朝军队南下。耶律修格,率军,在望都,击败匡朝军队,进屯,滹沱河,以北。绥朝军队数万人,渡河,进攻瀛州,与匡朝军队,刘庭让的军队,在,君子馆,展开激战,匡朝军队大败。
雍熙四年。正月。
绥朝军队乘胜,攻克了,深州、祁州。
雍熙四年。九月。
绥朝胜宗,率八万大军亲征。匡朝军队屡战屡败,丢城失地。
雍熙四年。十一月。
绥朝军队的骑兵,在定州附近的,唐河,与匡朝军队遭遇。匡朝军队骑兵,摧锋破阵,击溃绥朝军队。这是匡朝军队骑兵,正面击败绥朝骑兵,为数不多的,战例之一。史称“唐河之战”。
继雍熙三年北伐的,岐沟关、陈家谷,以及其后的,君子馆战役,三场惨败之后,唐河之战,是匡朝军队急需的,一场报仇雪耻和鼓励士气的胜利。因此,它被匡朝史官,大书特书、夸大战绩----大破绥朝军队八万,斩首一万五千级,获战马万匹。
其实,当时绥朝军队的主力,并不在定州附近,匡朝军队的骑兵,击败的,仅是百余人的骑兵。绥朝军队如果真遭到如此重创,不大可能一直在匡朝境内顺利转战,并且在次年----端拱元年,轻松的攻取了,易州等地。实际上,对于端拱元年,绥朝军队南侵,致使边境上极为重要的涿州、易州,两个州,易手,匡朝的主要史书,均,语焉不详。
纵使如此,此战,冲锋在前的,静塞骑兵骁勇无敌,竟然战胜了绥朝军队极为优秀的将领----耶律修格,所率领的骑兵部队。静塞骑兵,原属河北厢军,雍熙北伐匡朝军队损失惨重,因而,厢军这样的二线部队,被迫充当了主力。静塞军,唐河一战,成名,后来,也升格为,禁军。“积弱”的厢军,尚有如此惊人的战斗力,何况是匡朝禁军的精锐骑兵?
端拱元年。
绥朝军队又大举南下,攻占了,匡朝的涿州、祁州、新乐,等地。
太宗在位的最后几年,匡朝与绥朝,基本维持和平状态。
恒宗匡真,继位登基后,匡朝与绥朝的战争,再次进入高潮。
绥朝军队不断南下,侵扰匡朝边境;而匡朝,则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双方因此,陷入了长期的战争状态,但均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一战,便是,旷日弥久的,二十五载。
咸平二年至咸平三年。
匡朝军队,在保州长城口,与绥朝军队交战,先败,后胜。史称:“保州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