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煦风慌慌张张地穿过传送门,鞋底与地面摩擦出“沙沙”的声响,一路小跑冲向学校。
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胡乱地贴在额头,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终于,在上课铃响前的最后一秒,他“嗖”地一下冲进了教室,一个箭步跨到自己的座位前,“扑通”一声坐下。
身旁的室友林宇见状,嘴角微微上扬,笑着调侃道:“又卡点到,你这时间管理,绝了。再晚一秒,可就被老师抓典型喽。”
李煦风挠挠头,露出一个略带尴尬的笑容,不好意思地说:“路上耽搁了,下次一定早点。今天出门太急,差点把课本都忘带了。”
这是李煦风大学生活的一个普通早晨,却也是他充满新奇与挑战的新生活的开始。
大学的课程丰富多彩,让李煦风眼界大开。
在哲学课上,教授站在讲台上,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快速舞动,激情澎湃地讲述着苏格拉底的思想。
李煦风身体前倾,眼睛紧紧盯着教授,听得入神,脑海里各种想法不断碰撞。
终于,他忍不住高高举起手,声音洪亮地提问:“教授,苏格拉底强调的‘认识你自己’,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践行呢?在我看来,现在大家都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自己。”
教授扶了扶眼镜,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推了推眼镜说道:“这是个好问题,李煦风同学。现代社会虽然忙碌,但正是在这忙碌中,我们更应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行为、价值观。就像苏格拉底说的,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们可以通过冥想、写日记,或者与他人深入交流……”
教授滔滔不绝地讲解着,李煦风一边听,一边不停点头,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这些知识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更多渴望。
除了课堂学习,李煦风还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
他加入了学校的摄影社团,第一次社团活动时,社长双手捧着相机,耐心地讲解着各种参数:“这是快门速度,它决定了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数值越小,进光时间越短,适合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这是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就越明显……”
社长一边说,一边转动相机上的旋钮,展示给大家看。
李煦风眼睛瞪得大大的,一边认真听,一边仔细观察相机的操作,眼中满是好奇,时不时还伸手摸摸相机,感受它的构造。
社团活动结束后,李煦风拉着林宇迫不及待地到校园里拍照。
阳光洒在古老的教学楼前,李煦风举起相机,微微眯起眼睛,调整角度,反复斟酌构图,按下快门。
“咔嚓”一声,那一瞬间的美好被定格。林宇凑过来看照片,竖起大拇指:“不错啊,有摄影师的潜质。这光线、构图,有点专业的味道了。”
李煦风看着照片,嘴角上扬,露出满意的笑容:“我还得多练练,感觉摄影真的很有意思,能记录下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以后我要拍更多好看的照片,把咱们的大学生活都记录下来。”
在一次社团组织的校园摄影比赛中,李煦风为了拍出独特的作品,天还没亮就早早起床,简单洗漱后,背着相机轻手轻脚地出了宿舍。
校园里一片寂静,只有他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荡。他来到学校的湖边,清晨的湖面波光粼粼,雾气还未完全散去,宛如仙境。
李煦风正专注地拍摄湖面的晨景,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
那笛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这宁静的清晨,他不由自主地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女生坐在湖边的长椅上,专注地吹着笛子。
阳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微风吹动她的发丝,整个人仿佛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光芒。
那一刻,李煦风被眼前的画面深深吸引,毫不犹豫地举起相机,调整参数,按下快门,“咔嚓、咔嚓”连拍了好几张。
比赛结束后,李煦风凭借这组照片获得了二等奖。
在颁奖典礼上,他再次见到了那个吹笛子的女生。
女生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他面前,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笑着说:“你的照片拍得真好,把我都拍得更美了。我都没想到自己在湖边吹笛子的样子这么好看。”
李煦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脸颊微微泛红,说道:“其实是你本身就很美,当时那个画面太动人了,我没忍住就拍下来了。对了,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
女生眨眨眼睛,灵动的眼神中透着一丝俏皮,回答道:“我叫苏瑶,是音乐系的。你拍的照片很有故事感,以后要是还有拍摄计划,能不能也算我一个?我可以给你当模特,顺便也想跟你学学摄影。”
李煦风一听,连忙点头:“当然可以,求之不得呢!我也有好多关于音乐的问题想请教你,以后咱们可以互相学习。”
从那以后,李煦风总是找机会和苏瑶聊天,两人一起在校园里漫步,分享彼此的爱好和梦想。
一天,学校组织了一场户外写生活动,摄影社团和音乐社团共同参与。
李煦风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好,早早地就开始准备相机和各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