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潘有根对少儿时期的那段美好,那份纯情,始终无法从自己心里抹去。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像紧箍咒一样,箍着身心。多年以后相见,他仍然对李可娥难已释怀,对她的那份秀美,仍然把持不住心里的冲动。
是的,每个人在处理男女感情面前,或多或少都成了傻子,都会做出让旁观者感到可笑或者不可理喻,不可理解的事。潘公子就是这种人,既让人感到可恶,又让人感到他对情感的执着。
还有更荒唐的事,潘公子竟然敢把李可娥娘家赔偿他的烧山款,明目张胆的托媒婆拿到李府提亲,转为彩礼。却遭到李可娥父亲李仕锋当场骂道:“胡闹,乱弹琴!”
媒婆也被李府大院的人赶出来了。
提亲不成,潘有根还不死心,又想出一计,跑到村外十几里处的山上的曹甘际去视察一圈,借口去看被烧掉的那些山林。
当他悠哉悠哉走了一圈的时候,却发现这片山场正紧挨着李可娥的茅屋。
到中午了,潘公子借口讨茶喝,目的是想拜访李可娥。刚要进草房,就撞上杨景出来担井水。俩人照面,同时又惊又喜,互相认出对方。杨景赶紧放下水桶,施礼鞠躬:
“原来是恩人到此,有失远迎,快请屋里坐坐,喝碗茶!”
潘公子也赶紧上前扶起杨景,两人手拉手进了草房厅堂。
潘有根怎么成了杨景的恩人呢?
原来上月的那天傍晚,六岁杨柳感冒发高烧,哥哥背着妹妹下山,赶走十几里山路去谟武乡外公家求医。无奈码头不见船只,杨景跑到牛棚里把老牛装稀饭的木盆当木舟,冒着大雨在谟武金溪河里,推着大木盆里的妹妹游泳渡河。当时风大雨大,把河里的兄妹俩冲到了村尾三里外的灯笼桥下。
那天,潘有根正好从县城卖烟丝回到谟武,也是傍晚时分,父亲潘大财想起河对岸樟树坪牛棚里那条出租的耕牛,天天犁田辛苦,便叫儿子潘有根撑船送稀饭给牛吃。送过河岸牛棚时,就下起大雨。于是,潘有根把稀饭倒在大木盆里,就匆匆忙忙跑上了船,赶紧摇橹伐桨返回。由于河面风大浪高,把木船冲到了下游的灯笼桥才靠岸。
也就是说,潘有根前脚刚撑船离开岸,杨景后脚就背着妹妹也赶到河边了,只是因为傍晚了,雨大雾大视线模糊,看不太清当时河中心的情况罢了。
所以,才有潘公子灯笼桥下救起杨景兄妹的故事。
后来潘、杨俩家的这段情缘,在谟武乡流传至今,成为了百年佳话。
李可娥见长子杨景手牵一个人,有说有笑地走进来,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举着一纸状书,去县衙门告自己烧山的潘有根青年!
进来杨景就笑容满面地介绍说:
“母亲大人,他就是我与妹妹的救命恩人。那晚我和妹妹用木盆冒雨渡河,就是这位恩公在灯笼桥下救起的我们!”
儿子的这句话,把李可娥怔住了,杏眼一眨一眨地,慌忙答道:
“失礼,失礼,多谢潘公子相救,请坐!请坐!刚好响午,就请在此寒舍用些粗茶淡饭吧!”
此话正中下怀。潘有根是求之不得。不要说是粗茶淡饭招待他,就是李可娥能揣一碗白开水给他喝,他也感到心满意足。
潘有根和颜悦色地应道:“好,好,客气了!客气了!”
饭后,李可娥开玩笑地说:“潘哥有恩于小妹,相救我子女上岸,此恩胜过父母养育之恩。但为何又要状告小妹,有事不能私了吗?何必弄成仇人似的?”
潘有根是个情商低的人。他也毫不遮掩地对李可娥说出他隐藏在心里的一段话。听后让人哭笑不得,他说道:
“告状与你,是以为小妹落魄于此,流浪在大山野岭,草房为家,六十两银子对你们一家四口是天文数字,断然会求情于我,到那时,我就可以顺理成章把你娶回家了。”
若是旁人听了,好比厚颜无耻,但这也是他的一种坦然的表白。
潘有根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道:“娶回家后,愿你依然做我心埂上的一朵花,你只负责静静地开放,我只负责静静地欣赏。”
世上千姿百态,人也有各式各样的人。潘有根面对钟爱的女人,敢这样大胆地表白,说明他情到深处。可李可娥听得是咬牙切齿,气得花容失色。
一时间对这种无赖没办法,李可娥赶紧把话题引向别的地方。
喜欢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请大家收藏:()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