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太公虽然是耄耋之年,但他的性格还是可爱依然。常常利用零食、糕点,来引诱一群天真活泼的童子童孙,招揽在身边玩。
现在正值大年二十五了,小孙孙们不用上学了。院子里的金童玉女们在玩游戏,嘻嘻哈哈,吵闹声满满。
小孩子眼睛犀利,见到陌生人在天井看那对柏树时,早就有童儿去禀告太爷爷了……
大厅上,来了两个女童,跑到天井来招待。并且拉着阿伯的手叫道:“爷爷爷,爷爷,您带着客人来,是找太爷爷吗?他刚才分大红枣给我们吃了,现在去书房了。”
在称呼上,杨氏家族有规定,凡是比自己父亲大的长辈,一律叫“爷爷”。
阿伯年已花甲了,被家族的孩子们叫得爷爷长爷爷短的,满脸乐开了花。
杨太公听小孙孙们说有客人找,也就放下手上的书本,从书房出来到大厅看个究竟。
潘有根一看,厅上一位白发银须的长者,不用介绍也断定是传说中的杨太爷了。他赶紧上厅堂作辑问道:
“您就是杨太公吧,晚辈实在搪突,前来打扰您了!”
传统的作揖,就是拱手,也就是抱拳,抱拳就是天地相合之意。抱拳的左手掌为阳,代表天,右手为阴,代表地。天为圆,地为方,天地相合,表示友谊常在。
杨太公向来以礼待人,也还礼抱拳答谢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好!客人请进书房,泡茶!”
杨太公今年九十三岁了,他是杨氏家族德高望重、身居五代同堂的长者,待潘有根小年轻有礼有节,平易近人。还专为客人扶门,好让客人方便进书房。
潘有根见到杨太公亲切地为自己扶门,感动无比,顿时面部红了半脸……
真是交友在默契,诚意才感人心。
寒冬腊月,霜雪缠绵,正是闽北最冷时节。书房里生起火盆,炉子煮茶,热气腾腾,约个俩俩好友,仿佛与世隔绝,这样的悠闲生活让潘公子好生向往。
当潘有根踏进书房,脚下樟树的木板飘香入鼻。潘公子立即感到头脑清醒,精神放松,就像抹了樟脑油一样。
杨太公的书房古朴又典雅,墙上挂的是他自己素描的几幅山水画,虽然看去轻描淡写,但它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他的诗、词,字体写得苍劲凝重,颇具武将气度。书架上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各个着名作家的各类散文与小说。
一架古筝,一双“龙凤”祖传的镇宅宝剑,一张小方桌,一把虎皮靠背椅。看得出,杨太公是个爱生活且多才多艺,文武双全的老前辈。
随后杨太公端起茶壶,关切地问道:“客人,来,请坐,请用茶。请问大雪纷飞的,又是年关将至,为了什么事前来我杨家村呀?您贵姓哩?”
潘有根恭恭敬敬地答道:“晚辈姓潘,名有根,是顺昌县谟武人。和您曾孙媳妇李可娥是邻居。这次冒昧前来,主要是代李可娥打听一下,八月中秋的夜晚,她的丈夫被人绑架之事,还有她的房屋烧毁了后,是否还能简装一下,好返回夫家住?因为杨家坊是她三个孩子的故乡,也是杨家根所在地。”
潘有根千里迢迢赶来,主要是为了这两件事。杨太公若推脱话题,装糊涂卖傻,是说不过去了,也是躲不过去的,那也不是杨太公的为人了。
真正要回答得祥细,好比拨茅连菇,会变相牵出一大串隐情来,这着实是难为杨太公了。
杨太公必须做到,自圆其说,又让人无从考证“案情谜团”,否则“寒门出贵子”的计划就要失败了。
只见杨太公淡定自若,撇开潘有根话题的锋芒,用变相的方式回答了他苦苦查询的答案。
杨太公巧妙地,先谈起了杨氏家族的先祖是怎样的一个历经兴衰,与每一个朝代共同担当风雨命运的过程……
杨太公看着炉子上煮得沸沸腾腾的红茶,仿佛回到了那段被世人遗忘的杨家的曾经。他伤感地说起:
“凡是杨家村过往的客人,都伸出大拇指赞美眼前的杨家村。但谁又知道,繁荣景象的背后,是先人历尽沧桑,经过父辈们的呕心沥血,拼命劳动,才有今天子孙后代的安逸生活呢?
曾经的杨氏家族,从北宋开始。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杨家人站在洗刷民族耻辱,抗击外敌入侵的立场上,投身其间,英勇战斗。
喜欢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请大家收藏:()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