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他们回来了母部开会了几天,感觉还是比他们原来部门的丰富很多。早会半小时的瑜伽课,她还是喜欢的。毕竟锻炼身体,不论日子过得怎样,身体要好。
她早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螺岭一带将要改造了。她马上发给了一个老客户。他们家好像在那带有房子。
这个客户说已经卖掉了。他们当初为了换老小区的学位房,就卖了手上的几套小房子,那套螺岭的小户型房子也就这样卖掉了。
现在看着心里会有些后悔吧。客户说卖了就卖了
。林丽随后告诉这个客户,前些天在微信公众号看到客户的集团公司在招聘中层干部。
她把这个链接信息发给了这个客户。客户说:“你怎么还知道这个?”
林丽和她说:“你可以去试试啊,说不定能竞聘上。”
不料,这个客户说,她现在属于边缘人物,准备躺平了,在单位里不想管那么多事,不打算跟他们玩了,没意思。
其实这个客户现在也挺好的,她在一个老小区的物业管理处,服务的小区的住户都是认识的人,这些离退休的老干部和她关系还挺好的。
每当下午空闲时,这些老同事们还会到她办公室泡茶喝,大家聊聊天。林丽觉得这种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是另一种人生。
像一个朋友说的
,只要你一直站在旷野里,耐得住四季,等得来大雪,有一天,雪花总会飘在你手心里。
林丽最近看了很多公众号在聊中年离职的事情,有的人说发现被裁的是做事认真的人,职场不是做事认真就可以。还要有眼力劲。
反而有些看着躺平,不多说一句话,不多做一件事的人,比较有分寸感,他们更容易获得晋升。因为他们内心往往无欲无求,这种人才是可怕的。因为他们没有企图心。
这天,早会的主题内容刚好就是说“当你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如何迎接突如其来的要求和机会?”
他们部门经理说,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时刻。有时候可能也是翻开新篇章的一个转折点。你能走多远,不是看你的专业能力,更多取决于你填坑的能力有多大?
有的人没有目标感,走一步算一步。有的人定了目标,中途放弃了。还有的人,因为定了目标,在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随时调整自己的步伐,处理好突发状况,具有填坑的能力,只要把困难解决了,就可以继续往下走。
当走过去之后会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很多人身在其中,并没发觉这个道理。
林丽发现现在的部门经理比较有文化内涵,说话都是出口成章。不过他批评人也是比较委婉的。早上,这个部门经理发现他们部门一个住光明的伙伴,家里承包了农场。
她经常会把家里的蔬菜水果带到职场销售。她一般会把这些蔬果放在职场门口。
这个部门经理委婉地说,这些东西最好就放在货梯那个位置的货架上。不要放在职场门口,有时候分公司或者集团有领导过来视察,看到了就不好,影响部门的形象。
林丽他们之前这个部门没有出单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虽然公司最近在推个人养老金保险,但是效果一般,因为他们目前只有四家银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支付保费。
如果不在这范围里的银行卡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还不能支付保费。虽然也可以建议客户转移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是有的人买的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金融产品是有封闭期的。如果要转到林丽他们公司旗下的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他们还需要先把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金融产品赎回。可是有封闭期的产品不能马上赎回,需要到期之后才能操作。
还有一些人之前存了定期存款,在两年多前的定期产品的利率还可以,有的还有3。9%左右。如果这时候硬转为活期,那就损失了利息。
白珍自己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也是这种情况,她存了两年多前的定期产品。也投保了一点养老保险。她咨询过换自己公司旗下的银行的操作流程。但是发现不划算,还是先留着,之后再打算吧。
高兴并不看好这个账户,他虽然开通了,不过没有往里面存钱。她之前在微信里问了几个年纪相仿的朋友,他们也没有开通这个个人养老金账户。有的女性朋友认为,可能自己五十岁就退休了。存没有几年,到时候拿出来还很麻烦。
林丽也能理解。她之前的一个客户的老公现在都53岁了,还有七年退休,也有可能因为现在经济环境不好,裁员了之后,就不一定能上班了。前途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现在感觉中产及普通人都是过着没有安全感的生活。
她也在想可能自己没有找对客户。不然怎么会遇到的都是拒绝呢?
早会时候,部门经理分享他的两个个人养老金税优产品的成交案例。他说他们家三口是买不了这个产品的。他老婆已经在领社保退休金了,他自己也还有两年退休了,买了就不划算。儿子还在上大学。
他在前一周就收到公司突然的通知,所有的部门经理必须100%出一张税优个人养老金保险的产品。他当时也很焦急,在想着找谁。
这天中午,他们营业区领导们都在一起吃中饭。他收到了一条微信信息,原来是一个集团下面三级公司的副总给他发信息。
他和这个人还是七八年前加的微信。这个人说最近集团开会要求高管们都要支持寿险公司的业务。让下面子公司的高管们都把自己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在自己的寿险公司投保。
这个人就在微信和部门经理说,让他派个人或者他自己解释一下专业的问题。
他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自己对于这个产品方面的内容其实还是生疏的。他这些年很少做业务。他们营业区因为业绩一直很好,疫情后就没有追他们部门经理及以上的管理层出单。
而这次公司又开始这么操作了,这是多年前的管理方式。他当时还很着急,现在单来了,能不能整下来,也是未知。
他当时一看饭桌上,比较专业的就是自己的徒弟,就让他帮回答一下问题。
他的徒弟当时就帮他跟客户解释了个人养老金产品的购买条件。然后让客户提供投保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