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法军对德军左翼施加的压力越大、逼迫越紧,所遭受的反击力度也就会随之变得越发沉重】
秦朝
扶苏微微颔首,缓声道:“看起来确实颇有一番道理。”
秦始皇闻声缓缓转过头来,目光深邃地凝视着扶苏,问道:“那么对于小毛奇所做出的改动,你怎么看?”
扶苏咬紧牙关,鼓足勇气说道:“儿臣以为,这或许是那位将领依据当下战场的具体情形而做出的灵活应变之举。”
秦始皇听后,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道:“如此行事断然不可!”
扶苏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疑惑之色,满心不解地望着秦始皇。
秦始皇见状,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身为一国之君,必须要在对局势有着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之后,坚定不移地秉持自身的判断力,万不可觉得哪一方所言更为在理,便毫无主见地偏向于哪一边。你说是不是啊,通古?”
一直垂首立于一旁的李斯,此时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噤若寒蝉般低垂着头,始终不敢贸然开口答话。
秦始皇稍作停顿,紧接着又道:“不过此事也急不得,还是慢慢来吧。”
扶苏说:“儿臣知道了。”
【小毛奇选择削减了右翼整整三分之一的兵力,与此同时,他还从其他地方调集了多达八个师的部队补充到左翼】
【小毛奇始终坚信,自己之所以会这样做,完全是基于当时战场局势的动态变化而做出的灵活调整】
唐朝
李世民缓缓转过头来,目光扫视着下方略显沉闷的朝堂。
他微微皱起眉头,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众爱卿为何皆沉默不语?难道对此事毫无见解不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程咬金心中暗自嘀咕,这次可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冲动行事、充当出头鸟了。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偷偷瞥了一眼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李世民,然后迅速低下头去,生怕被皇帝发现自己的小动作。
见众人依旧闭口不言,李世民索性直接挑明道:“诸位爱卿不妨直言,对于此次毛奇的军事变动,尔等究竟作何看法?可有觉得其中存在不妥之处?”
此时,武将们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想法。
只见秦琼向前一步,拱手行礼后朗声道:“陛下,不知为何,微臣观那毛奇,总觉其颇有赵括之风范!”
话音未落,一旁的一位文臣当即出声反驳道:“秦将军此言差矣!我大唐之所以能屡战屡胜,正是因为我们允许将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相机而动。岂能因些许表象便断言毛奇如赵括一般不堪?”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两人的观点,但他并未急于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一直未发言的李靖,问道:“大将军,依你之见又当如何?”
李靖不紧不慢地说道:“回陛下,微臣以为,世间确有一些人天生便对战场有着过人的天赋和敏锐直觉,譬如汉朝之霍去病,又如陛下您这般英明神武之人。”
听到这番话,李世民脸上不禁浮现出满意的笑容,他轻轻捋了捋胡须,点头说道:“嗯,大将军所言极是。其实,关于此事,那天幕已然给出了答案,诸位爱卿难道未曾留意吗?”
喜欢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请大家收藏:()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