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微微眯起双眸,嘴角挂着一抹似有若无的笑容,饶有兴致地凝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他那深邃如渊的目光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让人不寒而栗。
忽然间,他将视线转向一旁的李斯,轻声说道:“通古啊,朕瞧着你欲言又止,是不是有些话想说?”
李斯闻言,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
他连想都未曾多想,双膝一软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战战兢兢地回应道:“微臣岂敢!”
秦始皇面不改色,依旧保持着那份看似和蔼可亲却又令人捉摸不透的神情,淡淡地说了一句:“罢了,起身吧。”
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然而,此时的秦始皇心中对于李斯将会如何抉择其实并无十足把握,但他深知李斯乃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
只是有时候,过于聪慧反倒未必是件好事。
想到此处,秦始皇不禁在心底暗自轻笑一声,随后缓缓转过头去,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天幕之上。
后面的李斯,心情犹如惊涛骇浪一般难以平静。
【还没等到德军高层想好接下来怎么办,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意呆利宣布退出同盟国,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战局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原来,意呆利早就暗中与协约国达成了协议】
【当协约国信誓旦旦地给出有关领土补偿方面的庄重承诺后,意呆利几乎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选择退出同盟国,毫不留恋地投入了协约国的怀抱】
【没过多久,双方便顺理成章地签署了《伦敦条约》】
【而这份条约的签订,无疑标志着意呆利彻底与同盟国分道扬镳】
【5月,意呆利正式向奥匈帝国宣战,并且干净利落地断绝了与德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至此,意呆利成功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为了协约国阵营的一员】
三国
许褚看着天幕,说道:“竟然还能如此行事?真是令人意想不到!”
他那粗犷的面容上满是惊愕之色。
此时,曹操在前方,嘴角微微上扬,心情显然颇为愉悦。
只见他朗声道:“有何不可呢?孤不妨大胆地猜测一番,这意呆利军队的战斗力想必不会太高。仲康啊,你意下如何?敢不敢与孤打个赌?”
许褚闻言,毫不犹豫地点头应道:“俺自然是相信丞相您的判断啦!”
他那双铜铃般的大眼紧紧盯着曹操,目光中透露出坚定和信任。
曹操听后,心中不知怎的突然涌起了一股暖流,一丝感动悄然爬上心头。
然而,他表面上却依旧云淡风轻,故作镇定地给出了自己的理由:“若是其战斗力高强,恐怕到了这个时间早已杀得眼红,又岂会这般轻易地重新结盟呢?”
一直在旁静静聆听的荀彧这时开口附和道:“丞相所言极是。对于协约国而言,或许他们并不苛求意呆利能够做出多么巨大的贡献,只需展现出合作的姿态便已经足够。”
曹操微微颔首,表示赞同荀彧的看法。
随后,他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继续说道:“相较之下,孤倒是对这德国接下来将会采取何种策略来打破当前困局颇感好奇。照此情形发展下去,他们终将难逃失败的命运啊。”
身旁的荀彧低头沉思良久,最终缓缓摇头叹道:“难啊!”
【而德国高层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不顾法金汉的反对,做出了一个决定:既然在西线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那就索性集中所有优势兵力,果断调转矛头,将主攻方向瞄准东方的俄国】
【于是,德军迅速调整作战重心,开始大规模向东线转移】
【事实证明,这一决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