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协约国向德国抛出了足足35条停战条款】
【而此时的德国已经没有精力回应了】
【其实,早在1918年10月底的时候,稍有眼光之人便能看出,德国败局已定,该想想接下来怎么办了】
【于是,德国海军部制订出了一个所谓的最后作战计划,希望通过这种孤注一掷的方式,在即将到来的谈判桌上为自己争取到一些相对有利的条件】
【可惜事与愿违,那些常年征战在外、身心俱疲的水兵们早已经对战争深恶痛绝,再也不愿充当这无谓战争的牺牲品了】
【于是乎,在10月29日这天,位于德国基尔港的海军舰队中的水兵们率先挺身而出,发动了一场起义】
【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仅仅过了十天,也就是11月9日那天,德国首都柏林城内的工人和士兵们群情激奋,纷纷走上街头,举行规模空前的总罢工和武装起义】
【这场起义如同一股熊熊燃烧的烈火,迅速蔓延开来,给本就摇摇欲坠的德意志帝国带来了致命一击】
汉朝
汉武帝看着天幕,目光深邃而专注,仿佛能透过这片苍穹洞察到世间万物的奥秘。
突然间,他眼神一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大声说道:“朕想到主意了!来人啊,请大将军速速前来!”
不多时,刚刚离去没多久的卫青便急匆匆地赶了回来。只见他步履矫健,身姿挺拔,来到汉武帝面前后单膝跪地,抱拳行礼道:“陛下,臣来了。”
汉武帝转过身来,凝视着卫青,缓声道:“天幕提醒朕了,有一些物品不能再轻易地对外输出了。”
卫青闻言不禁面露迟疑之色,犹豫片刻后才开口说道:“这……陛下,此举恐怕会引起诸多不便和影响啊。”
然而汉武帝却摆了摆手,果断地说道:“无妨,就先尝试一下。传朕旨意,命朝廷立刻对所有可以外销的物品展开全面评估,此项工作为期三个月。同时,让我们在草原的探子密切关注那边的情况变化,一有风吹草动即刻向朕禀报。”
卫青深知汉武帝心意已决,于是不再多言,恭敬地应道:“是,陛下!”
随后他起身告退,匆匆忙忙地去安排相关事宜了。
【而对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来说,面对国内民众的愤怒和声讨以及国外势力的强大压力,他最终选择了退位】
【在11月10日那个寒冷的夜晚,威廉二世匆匆逃离了德国,奔向了邻国荷兰寻求庇护,从此,他过上了流亡的生活】
清朝
光绪皇帝看着天幕,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他目光坚定地说道:“朕已然想到应对之策了,速传众人前来议事!”
不多时,朝堂之上便站满了朝中大臣和亲信们。
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对皇上紧急召集感到好奇与紧张。
然而,光绪皇帝却没有心思去聆听下方臣子们的窃窃私语。
只见他龙行虎步地走到御座前,双手一挥,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然后,他开门见山地说道:“诸位爱卿,据朕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当今世上唯有朕的大清朝拥有此等神奇的天幕。若能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消息传递给德意志帝国的威廉二世,并以此从其手中交换获取一些重要的物资资源,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光绪皇帝身旁的一名心腹大臣立刻出列拱手施礼道:“陛下圣明啊!此举实乃高瞻远瞩,若操作得当,定可让我国从中获利匪浅,甚至扭转当前局势亦未可知。如此一来,这盘原本陷入僵局的棋局便可瞬间盘活。”
就在这时,一位年事已高、胡须花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走出队列,躬身行礼后缓缓说道:“启奏陛下,微臣认为此事尚有诸多不妥之处。要知道,如今我大清朝内洋人数量众多,且不乏他国间谍奸细。这天幕之事恐怕早已被外界所知悉,并非如陛下所想的那般仍是独家机密。倘若贸然行事,非但难以达成预期目标,反而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