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诗印字本此。&rdo;书眉上有读者批曰,&ldo;即无本亦好。&rdo;此读者不知系何人,
唯卷首有一印,白文四字云,&ldo;咸弼过目,&rdo;盖即其名也。又有一条云:
&ldo;朱庆馀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杜牧诗云,空堂停曙灯。停字当本陆
机《演连珠》,兰膏停空,不思衔烛之龙。&rdo;批曰,&ldo;此等字在作者只知用
来稳惬,不必先有所本,乃偶然暗合也。&rdo;批语两次纠正,很有道理。胡氏
论诗极推重陶公,有云:
东坡曰,吾于诗人无所好,好渊明诗。式钰谓吾于诗人无不好,尤好渊
明诗。吾于诗人诗各有好有不好,有好无不好唯渊明诗。&rdo;语虽稍笼统,我
却颇喜欢,因为能说得出爱陶诗者的整个心情也。
卷三所记有关于民间信仰风俗者,亦颇可取。如记佣工赵土观谈上海二
十一保二十七图陈宅鬼仙有云:
去年(已亥)夏其家男女出耕,鬼在田中,予闻往听,鬼称予土观;
予笑,鬼云,勿好笑,遂彼此寒暄数语。顷之谓其家人,我回椁,尔等
当回家饭也,耕佣无不闻者。往往二三日便回鬼门关,来时声喜,去时
声悲,必嘱其家人曰,为善毋恶,阴司有簿记之。
这是很好的关于死后生活的资料,如鬼门关(据云其地甚苦),鬼回椁休息,
阴司有簿记善恶,皆是也。又一则云:
世间妇女言灶神每月上天奏人善恶,故与人仇,灶诅之,有求,灶
祷之。又岁杪买饧,择谷草之实制焙和之,俟新岁客来佐茶,故买饧于
腊。腊月二十四日饯灶神上天,遂用饧,荐时义也,乃谓恐神诉恶,借
胶其口,何鄙说之可笑乎。然俗之为恶概可想见。
此一节也记得颇有意思,只是末尾说得太是方巾气,其实未必一定为恶,人
总怕被别个去背地里说些什么,此种心理在做媳妇的一定更深切地感到,也
自难怪她们想用大麦糖去胶住那要说闲话的人的嘴巴罢。
卷一《书窦》的第一条是讲考证的,虽然讲得很有趣,可是有点不对。
其文云:
《晋书》,贾充有儿黎民三岁,乳母抱之当阁,充就而拊之。《世
说》云,充就乳母手中呜之。拊呜各通,盖谓拊其儿作呜呜声以悦之也,
犹《荀子》拊循之唲呕之义,然呜字耐味。杜牧之遣兴诗,浮生长忽忽,
儿小且呜呜。
拊呜原是两件事,我想《世说》作呜是对的,《晋书》后出,又是官书,故
改作较雅驯的拊字罢了。查世俗顶有势力的《康熙字典》和商务《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