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老子他说原文 > 第33章(第1页)

第33章(第1页)

芸芸众生的命根

&ldo;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rdo;我们看看,天地间的万物,生长最快的是什么?‐‐糙。&ldo;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do;,把它的根挖掉以后,只要有一点不尽之处,它又会很快地长出来。生生不息的力量,糙木似乎算是最快、最明显的例子。依中国人阴阳五行的术语来说,木是代表于生发之机,东方把木表现作生生不息的现象。糙木是同一词意。&ldo;芸芸&rdo;代表一种普普通通的糙,也用来形容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死了一批,又生一批;越生越多,叫做&ldo;芸芸&rdo;。后世便由这道家的&ldo;芸芸&rdo;,和佛家的&ldo;众生&rdo;,演变成文学上一个很优美的名词&ldo;芸芸众生&rdo;。后来又有&ldo;林林总总&rdo;一词的出现,也是形容犹如糙木的多得不可胜数的情形。

老子说,一切万物那么多彩多姿,&ldo;各复归其根&rdo;,他观察每一个生命,皆是依赖它自己的根本而活。糙木无根,活不了的。人也有根,人的根在哪里?我常常看到许多朋友一心求道,却是盲修瞎炼,拼命把丹田当作根,那是不对的;也有人误认为根在肚脐,更是离谱。肚脐只是未出生时和母亲接连一起吸收养份的通口而已,一落地就剪断了,怎么会是修道的根呢?人的根是在虚空,在头顶上。虚空就是我们的泥土,这就是人与万物不同之处。植物的根栽在泥土中,人与植物相反,根栽在虚空中。所以,道家讲修道,&ldo;还精补脑,长生不老&rdo;,此&ldo;精&rdo;不完全是指精虫之精,只是与精虫有连带关系。我们看中国国画,主寿的寿星老人‐‐南极仙翁,他那个脑袋被画得比平常人高出一重来,叫做&ldo;寿头&rdo;。脑子也是智慧的渊源。所以,婴儿刚生下来时,头顶的囱门凹处,里面还是洞开的,与天根相接,在人的肉体生命来说,所谓&ldo;天根月窟常来往&rdo;,便指此处。等到此处封闭坚硬以后,他就慢慢开始会讲话,意识渐渐成长,天根便截断了。要修到还精补脑,长生不老,脑的内涵,就是指此&ldo;根&rdo;。

但是,要如何&ldo;归根&rdo;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求静。&ldo;归根曰静,是谓复命。&rdo;能够静到极点,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归生命的根本。这个根是什么?‐‐虚空。&ldo;致虚极,守静笃。&rdo;在佛家则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ldo;空&rdo;。所谓空,也只是个形容词而已,千万别认为空就是没有,那就错了。空等于老子所说的&ldo;清虚&rdo;。那么,&ldo;归根曰静,是谓复命&rdo;,静到极点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道家有两句话:&ldo;虚空粉碎,大地平沉&rdo;,描述这个静到极点的境界。连空也要打破,才是真静。

道家讲修道的过程,&ldo;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rdo;,其原则没错,但这之间的种种程序变化,麻烦得很。一定要做到,不但没有身形人我的感觉,连这个物质世界、意识影像,甚至虚空的感受都没有了,才算合乎&ldo;致虚极,守静笃&rdo;的境界。

老子的文章刚刚在此露出一点道的曙光,马上笔锋一带,又转回去了。如同打太极拳一样,看似一拳打过来,却又缩回去,你说不打嘛,等一下那只手又从另一边攻来,难以提防,挡也挡不住。这是道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精神。《老子》这本书的编述也是这样,因此接着又说明道体作用的现象。

&ldo;复命曰常&rdo;,找到生命的根源,便能&ldo;不生不死&rdo;,永远常在,永远存在。&ldo;知常曰明&rdo;,你体会到生命根源是不生不灭,那就叫作明道,成了明白人,再也不懵懵懂懂,迷迷糊糊了。如果人不明白道的根本,不明白生命的本来,&ldo;不知常,妄作凶&rdo;,乱作妄为,必然大凶大害,没有好结果。不知生命真理所在,莫名其妙,乱用道体,下场的危险性,自不待言。

我们拿中国哲学的看法来讲,不管是佛学也好,道家也好,《易经》也好,讲人生都没得呆板、固定的结论。本来嘛!历史上有哪一个人真能找到结论呢?我们看《易经》最妙了,八八六十四卦,最后一卦是未济‐‐囗火水未济,是永远没完,下不了结论的。一切事物的发展,永远没得底,无量无边,永无止境,难以捉摸。也可以说它永远自有源头活水来,滔滔不绝,滚滚而来。如何加以形容,那是各人各家的主观。《易经》由乾坤开始,到未济而终。我们若读懂了,就体会到古人所说&ldo;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rdo;两句诗的意味了。

我经常对同学们说,有二样东西必需要学‐‐佛学与《易经》。但这两门学问,穷一辈子之力,并不易学通,也不需学通。不学通,永远追求不到,似通非通的那个样子,其味无穷,一辈子有事消遣‐‐老了也不寂寞,越研究越有趣。古人说,&ldo;夜读《易》&rdo;,如果夜里读《易经》,鬼神都受不了。我的经验,是夜里读《易经》,保险睡不着觉。刚刚读啊读,看出一点名堂,便想弄个清楚,继续看下去,等告一段落再睡,结果一段接一段,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真是&ldo;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rdo;,一整个春天何时溜走了,都不知道,这个味道很好。

若是学通了的人,把人生看得一清二楚,透透彻彻,这个人生还有什么味道?还有什么美感?隐隐约约蛮好,拉开人生的内幕,一望无遗,那就一点都不艺术了。也许这是笑话,总之,假如真把易学贯通了,&ldo;微妙玄通&rdo;,通达一切,那也好。

&ldo;常&rdo;并不全等于永恒,一个人不知常,那就要从自己的生命回过头来找。&ldo;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rdo;也就是说宇宙生命的来源,本来是清虚的。&ldo;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do;又何必对什么事都抓得很牢,不肯放手呢?其实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抓住的。你别刻意去计较,整个宇宙万物,本来都属于你嘛!人家问我,怎样学布施才不过分贪心营利集财?我说:&ldo;地球都是你的,你为什么不布施。&rdo;反正达观不犯法,地球也是你的、他的、大家的,也是自己的。这是知常。我们生命的本来,不生不灭,对这不生不灭的本源,要把握得住,认识得透彻。&ldo;不知常,妄作凶&rdo;,醉生梦死,盲目人生,那将没有好结果的。

知&ldo;常&rdo;要把握住道的本源,才懂得做人,才懂得做事。知&ldo;常&rdo;便能&ldo;容&rdo;,胸襟可以包容万象,盖天盖地。因为有此胸襟,智慧的领域扩大,不可限量,故说&ldo;容乃公&rdo;,自然做到天下为公,毫无私心。

即然能&ldo;容乃公&rdo;,当然&ldo;公乃王&rdo;。王者,旺也,望也,助也。一切万物皆欣欣向荣,活活泼泼,彼此得助。命相家常告诉看相的人,依你八字要做某一件事,需选某一个自己的&ldo;旺相日&rdo;。是初一,还是十五?比如说,某人属火,而木能生火,那么那个属木的日子,便是他的&ldo;旺相日&rdo;。&ldo;相&rdo;是辅助,帮助的意思。在五行中,各人有各人的旺相日,你的旺相日对你比较有利,对于他人,那就不一定了。

&ldo;公乃王&rdo;,此&ldo;王&rdo;并不一定作王解。照现代意思解说,一切为社会,佛家则言一切为度众生;忘了自我,处处为人着想,你度众生,众生亦度你。若用一般合作的标语说,那便是&ldo;人人为我,我为人人。&rdo;你为人人,人人为你,最后不分彼此,都是一样的。&ldo;公乃王,王乃天&rdo;,就符合天地自然法则。天地生长万物,日月照临万物,公平无差,并不计较报酬,这是&ldo;天乃道&rdo;的自然法则。

有天地一样无所不包的胸襟,便合乎道的原则,那么才能&ldo;道乃久&rdo;,源远流长,长生不老。佛家所说的&ldo;无我&rdo;,就是&ldo;大公&rdo;,就是&ldo;天道&rdo;。明白了天道,就&ldo;没身不殆&rdo;了。&ldo;没身&rdo;,是说我们这个生命,活到最后一口气不来,死后骨头化成灰尘,肉体了了,但是生命的精神却永远常存。长生不老,它的重点,全在&ldo;致虚极,守静笃&rdo;这六个字上。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人生哲学与道的层面

这一章,老子另起炉灶,又提出一个名称叫做&ldo;太上&rdo;。&ldo;太上&rdo;等于《易经&iddot;系传》上的:&ldo;形而上者之谓道&rdo;。现在我们讲中国哲学,有&ldo;形而上&rdo;三个字,是译自西方名词,但采用《易经》中的观念。&ldo;形而上者之谓道&rdo;,是说万物尚未生长以前,名之为道。&ldo;形而下者之谓器&rdo;,是说有形象的万般事物生长起来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不可胜数,就叫&ldo;器世界&rdo;‐‐物理世界。形成物理世界之前,名之为&ldo;道&rdo;,《易经》称为&ldo;形而上&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