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奉初九日钧示,以昌歧不应调、必须参办见责,震悚无地。……蒙调此军以来,鸿章每函必恳暂留,其说不一,先私情而后公事,总之恳留协剿。今苏、(无)锡垂成之局,更难松劲,仍恳吾师检阅前后函稿。此军从鸿章最久而亲,苏省攻剿至急且大,而吾师必欲苦逼!应请暂勿参奏,先檄质堂将各防接替(原注:彼固不肯分船。船单,亦实不敷),而昌歧不行、鸿章不遣,再将昌歧与鸿章一并参奏,死亦甘心!苏省水路,彭、杨、唐诸公皆未亲历,而遽科鸿章以拥兵自卫之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语有之乎?!吾师海量盛德,求勿以此纤芥,致伤天和&rdo;;
&ldo;先私情而后公事&rdo;;所谓&ldo;私情&rdo;,一是指他和曾国藩的师生之情,一则谓&ldo;此军从鸿章最久而亲&rdo;,隐喻黄翼升已经改换门庭、换了大哥之意。所谓&ldo;公事&rdo;,也有两层意思:既云&ldo;苏省攻剿至急且大&rdo;,言外之意则是协剿苗逆至缓且小了。上一封信,他就很不客气地提醒曾国藩:&ldo;究竟协攻苏州与协守临淮?事体宜分轻重,贼势要看缓急&rdo;;&ldo;私情&rdo;当厚于门生,&ldo;公事&rdo;莫急于苏州,可说是占尽情理,&ldo;而吾师必欲苦逼&rdo;,显见得在埋怨曾国藩漠然无情、蛮不讲理。埋怨归埋怨,耍赖也得有说辞,他的缓兵之计则是等李军&ldo;将各防接替&rdo;后再调黄军,否则,&ldo;将昌歧与鸿章一并参奏&rdo;。从五月&ldo;调&rdo;到十月,从夏天&ldo;接&rdo;到冬天,严格按照组织纪律办事的话,早就可以参得他体无完肤了,这会还忝着脸说&ldo;死亦甘心&rdo;,李二先生真是赖皮到家了。接下来,则是指桑骂槐的&ldo;大不敬&rdo;,也是此份文本最可玩味的部分。表面上说彭玉麟、杨岳斌、唐训方不下基层,瞎指挥,而紧接着却说&ldo;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语有之乎?!&rdo;则非质询&ldo;诸公&rdo;,而是在直斥曾文正公了。这十三个字的画外音好似在说:&ldo;只有你们湘军的事才算是事,只有你家老九的南京才算攻城。苏州就不是攻城?淮军就不配建功?李鸿章就不配做事?我要告诉你:今天的我,不信那一套了。我要告诉你:&lso;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rso;你知道这句话么?你听得懂这句话么?且!&rdo;饱含着屈辱的泪水,李鸿章发出告别青涩岁月、进入成人世界的愤怒吼声,这不仅标示他作为个体的独立,也在宣告淮军业已脱离湘军,成为一支独立军队。
瓜熟蒂落,成长总是意谓着决裂。当然,此处所谓决裂,乃是精神世界的一空依傍,独立寒秋,而非现实世界的谢本师,逐逆臣。因为,冥冥中似有天意,并不愿意破坏这对师生的半生缘。南北事态的顺利发展,消弭了此次忠诚与背叛的危机:写就此信后的第三天,李鸿章就克复了苏州,无庸&ldo;暂留&rdo;黄翼升;而与此同时,苗沛霖军被陈国瑞攻溃,淮河也无庸黄翼升&ldo;协守&rdo;。尤为奇妙的是,搭载此信的安迪禄船在途中焚毁,曾国藩并未见到这封&ldo;词意乖忤,气质不平&rdo;的决裂宣言,心中不必凭添无谓的&ldo;纤芥&rdo;。曾、李二人注定要走上各自的道路,惯于弄人的天意却不著痕迹的消泯了可能的现实决裂,让二人的离合在时间中显现为渐行渐远的温柔轨迹,而不是空间中斩然可辨的北辙南辕。
三、战天京苏州杀降
大半年后,李秀成在站笼中写&ldo;回忆录&rdo;,提到苏州失陷:
&ldo;苏、杭之误事,洋兵作怪,领李抚台之银,攻我城池。洋兵见银,打仗亡命&rdo;;
其实,当日他在城中防守,手下也有白奇文(henryburve)带领一干&ldo;牛芒鬼子&rdo;(李鸿章对外国雇佣军的污蔑之辞)帮他作战。&ldo;洋兵&rdo;云云,实在是乌鸦莫笑猪黑,彼此
彼此。不过,对方军中的戈登(插rlesgordon),确实是&ldo;打仗亡命&rdo;兼擅谋略的的一流人才,比白奇文之流要强上万万。正是他和程学启的合作,才&ldo;踏平&rdo;苏州城外的石垒、长城,紧逼城下,导致太平军守将郜永宽等人乞降,并引发一场杀降的大风波。在全面介绍杀降事件前,我要引用英国诗人拜伦的一句诗,帮助读者对戈登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
其中也有大名鼎鼎的异邦人,
虽说国籍不同,倒全是自愿投效,
他们出生入死并非为了拯救祖国
或王冠,而是想有一天当个将校,
而且也巴望不时地洗劫城镇,
这种事对于年轻人当然有味道;
这首诗写于拜伦在意大利参加烧炭党、与奥地利人作战期间,由于来源于生活,所以,对外国雇佣军的刻画,十分妥贴。据说,戈登敏感、多变、理想主义的思想和言行,是因为他的同性恋倾向,那么,再加上拜伦所谓&ldo;当个将校&rdo;的极端荣誉感,读者不难在脑海中推想出戈登将军的大致形象。
他的中国朋友程学启,原为太平军将领,咸丰十一年驻守安庆,阵前倒戈,向曾国荃投降,妻子未及同行,皆被杀害。怀着刻骨仇恨,在攻打安庆时,极为奋勇,最坚固的石垒就由他&ldo;力攻拔之&rdo;。湘军攻克安庆后,其锋甚锐,&ldo;鸡犬都有升天之望&rdo;,但他以桐城&ldo;客籍混入其中&rdo;,不免受到地域、资格方面的歧视,颇难出人头地。碰上新建淮军这个机会,遂毫不犹豫的转换门庭,从人浮于事的大机构跳出身来,紧跟大老乡李鸿章,参与到筚路蓝缕然而充满希望的创业中去。一年多时间,他率领开字营攻城拔寨,积功累累,眼前的苏州城一旦拿下,则将成为当之无愧的淮军第一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