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咧,我回去换身衣服。”
何雨柱也重新换了崭新的棉袍马褂,等了快有半个小时,徐慧真才穿着斜大襟的粉色棉长袍,衬托着她那粉嫩的俏脸如同盛开的鲜花一般。
这身衣裳都是在陈雪茹的店铺里做的,昨天才刚拿到,今天正好穿上新衣,一起去玩。
“好看吗?”徐慧真看到何雨柱双眼直盯着自己,心中窃喜的同时还有些羞涩,双颊微红忍不住发声问。
“好看,我忽然不想出去玩了。”
出去玩哪有在家里玩舒服。
“傻样,去买年货啦。”
徐慧真拉着何雨柱出了门,整个烟袋斜街已经洋溢着过年的气氛。
店铺门脸都已经打扫一新,这边也多出了一些摊贩,售卖一些过过年才会有的物品,爆竹,烟花,年糕,模板印的门神,灶王爷佛像,供佛用的花,蜜供等。
“这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就要过年了。”何雨柱很感慨,从初夏的时候自己穿越而来,不知不觉已经半年多了。
“是啊,年初的时候我还是在家里上学的小丫头,这一眨眼,我在京城也有了自己的小酒馆。”
何雨柱很很快就收敛了心神,既然来了就安心的在这里过日子,拉着徐慧真离开了烟袋斜街。
老京城的在进入腊月之后家家都开始准备忙着过年,尤其是过了腊月十五。
过年是大事,过年之前要做很多的准备,要买很多的东西,吃的,用的,穿的,带的,耍的,玩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称为年货。
走在街上,不时的可以听见童谣。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清脆的童音从耳边飘过,听上去是那样的祥和快乐,是啊,过年的时候对很多大人或许已经腻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过年就是天大的喜事。
徐慧真忽然说:“坏了,忘记把雨水带出来了。”
“你也别惯着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徐慧真对何雨水开始关心起来,衣食住行都很仔细地打理,师娘也放心,见徐慧真做事稳妥,也就把照顾何雨水的责任交给了徐慧真。
“哪有你这样当哥哥的对妹妹太苛刻了,雨水这么乖,你还经常不满意。”
“行啦,咱们出来的时候就不要说她了。”
“行,那你觉得咱们要买什么?”
徐慧真掰着手指开始算起:“衣服都做了,肉食也不缺,日用品你平时也准备的很多,这三种都不要买,只要买一些过年的礼物,祭灶的用品,鞭炮烟花等。”
何雨柱说:“那买这些东西是去大栅栏还是去庙会?”
大栅栏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些东西都可以置办的齐全,尤其是劝业场,180个商铺卖什么的都有。
“还是去庙会吧,那边热闹。”徐慧真想一想说。
距离最近的就是广甸庙会了。
厂甸指的是琉璃场外的空闲地,琉璃厂是京城一条古老的文化街。
最早的时候辽代称之为海王村,到了元代这里设立了烧制琉璃的窑厂,清朝的时候将琉璃窑厂迁到了京西的门头沟地区,这里只留下了琉璃厂和厂店的街名。
徐慧真道:“你别哄我了,厂甸庙会是过年后才热闹,还是等过了年再去。”
“是吗,我不熟啊。”何雨柱说。
“你呀,就是懒,今天是隆福寺庙会的日子,咱们去隆福寺。”
徐慧真打头走,然后说:“京城内外每个月都开放的庙会大小有40多处,最著名的有5个,一二九十开庙的隆福寺,逢三开庙的宣外下斜街土地庙,逢四开庙的花市火神庙,逢五六开庙的内大街白塔寺,冯七八开庙的护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