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算了一下阴历,今天是隆福寺庙会的日子。
何雨柱也没有骑自行车,伸手拦了三轮黄包车,解放前人力黄黄包车比较多,就是人在前面跑,后面拖着两个轮子的,骆驼祥子拉的那种,现在这种已经不多了。
现在都是自行车头,后面拖着一个黄包车,可以在前面直接蹬,这样比较节省力气。
后面还是黄包车的式样,何雨柱扶着徐慧真上来坐下,这下紧挨着坐在一起。
主要还是车辆的宽度不够,冬天的衣物也比较厚,勉强的坐着两个人,身子和大腿都要紧挨着,好在衣服比较厚实,忍一忍就过去了。
“去隆福寺。”
“好咧。”
今天天气晴朗,火红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来到了隆福寺,只见庙内外,人流如海,仕女云集,文人墨客,市井百姓,郊外农民都不约而同的来此赶庙会,这是其他庙会所没有的现象。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隆福寺的庙会是京城规模最大的庙会,这个庙会的货物最多而且齐全。
山门外都是各种小吃,何雨柱买了两串糖葫芦,两人吃吃着糖葫芦进入了山门,山门内的院落主要是卖的日用山货,前殿内主要是古玩珍宝的摊位。
二院以后是日常百货,服装,鞋帽,首饰,布匹等,王麻子的刀剪,金象张的梳头篦子,钢刀刘的茶果刀,三合局的假发的还有小孩喜欢的各种玩具。
“给雨水买个布娃娃吧?”
“咱们先到最里面看看,回头走的时候再买。”
那后院是塔院,这里也有不少的风味小吃摊子,还有表演民间戏曲的小戏棚子。
无论是京剧,评书,大鼓,还是相声,三弦都有。
两人对戏曲其实还是门外汉,也就听听个热闹,那些文绉绉的,一句话能念10多分钟,两个人都不喜欢听。
只捡说相声的听了一阵,打赏了一些小钱,然后又去看了一段武生京戏。
这些戏棚子也不收票,主要就是表演一段之后拿着一个茶盘转一圈,俗话说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即使没有钱也可以装作看不见的样子,他们也不会多做纠缠。
丢在茶盘里5分8分1毛2毛的,换来连声道谢,这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这里虽然规模很大,但是游玩的还是不如天桥,两人也就是图个热闹,玩了一阵,就在寺庙里逛了起来。
中午的时候,就在路边摊吃了炒肝,驴打滚,枣花酥,麻蓉包等特色小吃。
还别说,味道还是不错的。
吃饱喝足,歇息一会,两人再去买礼物。
庙的东西夹道就是花鸟鱼虫的市场,还有不少售卖古旧书籍字画的摊贩。
何雨柱鉴定水平最近提高了不少,可惜这里面的东西都十分的低级,没有什么多好的货物。
挑了几本古籍,还有字画,然后徐慧真就拉着去给雨水挑礼物去了。
什么头绳发箍,胭脂水粉,铁皮青蛙,木制的小推车,都买了一些。
何雨柱只能当做劳力,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再次坐三轮黄包车回到烟袋斜街,已经放假的雨水最是欢喜,眼中只有她的慧真姐。
何雨柱刚坐下来喝口水,就看见闫埠贵站在门前看了看招牌,然后径直走进来。
“闫大爷来啦,真是稀客,快请坐。”
闫埠贵客气了两句,坐下来,喝过茶,才说:“柱子,先跟你说一个好消息。”
“好事?我就喜欢听好事,什么好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