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语出《抱朴子》:“又于治世隆平,则谓之有道,危国乱主,则谓之无道。”寓意国家安和需要用道来治理。
英宗皇帝自继位以来,兢兢业业,一刻不敢耽误。
在有了先仁宗皇帝和太后曹氏的背书后,他与一干臣属殚精竭虑,夙夜兴寐,一步步走在开创治世的艰辛道路上。
也许现在没有人理解他,但是千百年后,会有人记得曾经有一位短暂开启治世的封建君主,为了这个大宋付出了他的一生。
大宋治平三年(1066)十一月初八,英宗皇帝再次生病,晕倒在文德殿中。
据当时值守的内侍回忆,当时英宗皇帝先是批复各地的奏疏,然后突然头风发作,疼痛难忍,随即让人去取热巾敷头。
未时三刻,在文德殿短暂休息的英宗皇帝狂疾大作,不断嘶吼着摔打文德殿内的器物。
甚至开始隔空与看不见的东西对话,说了什么,没有人听见,但是言语中浓浓的悔恨之意,殿外宫女太监都能感受到。
未时四刻,英宗皇帝平静下来,召集了皇后与皇长子,在与二人短暂欢快的交谈声后,脸色由红变白,一口鲜血喷出,跌倒在文德殿。
同年十二月初,在宰相韩章的建议下,英宗皇帝正式立长子赵策英为太子,依旧担任‘监国’之职。
十二月十一日,英宗皇帝在福宁殿召集了前禹州旧部嫡系,双方说了什么没有人知,只知道国舅沈从兴是被骂出来殿外跪着。
即便是皇后沈从英都没有为这个亲弟弟求情,并且拦住了想要进宫求情的大邹氏。
十五日,英宗皇帝宣召了以韩章为首的中书门下、以王介甫为首的三司衙门,以张昇为首的枢密院,以及富彦国为首的台谏大佬入宫面圣。
一番固有忠君爱国、保境安民的陈词滥调,说的这些深受皇恩和儒家思想熏陶的老爷子们,掩面直哭,不住安慰英宗皇帝保重身体。
十九日,英宗皇帝病情愈加严重,恍惚间,总是不断呓语,言及他看到先仁宗皇帝来接他了,并且表扬了他的政绩。
太后曹氏闻言,于寝宫之中失声痛哭,甚至亲往城外大相国寺等佛寺道观,为英宗皇帝祈福。
二十六日,恢复神智的英宗皇帝宣召了太子赵策英,枢密副使兼参知政事的安阳侯韩明,殿前司指挥使的宁远侯顾廷烨三人觐见。
四人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关起门来好好的闲聊,故此恢复稍许身体英宗皇帝安排了一场特别的冬日西瓜宴。
他们将宫女太监全部遣出到侧殿,然后四人美滋滋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玩意儿可是好东西啊!”
顾廷烨抿着嘴,扯出一个很难看的笑意,夸奖着西瓜。
“确实,能在冬天吃到这些,可不容易啊!”
韩明知道顾廷烨心里有些哀愁,接过话头继续评价起来。
“不容易就多吃点,往后事情越来越多,你们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多吃点,大家才有力气和精神干活嘛!”
脸色苍白的英宗皇帝呵呵一笑,拿起切好的西瓜,挨个分了起来。
这一刻,他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如同一个平易近人的中年大叔,招呼着邻里乡亲的孩子吃着瓜,聊着天,谈起对未来的期望。
不知不觉中,月上中天,嘴里的瓜越吃越不对味,原本甘甜可口的瓜肉开始变得苦涩咸起来。
韩明抬起埋在西瓜上的头颅,眼前似有一层迷雾擦不干净。
“孩子。。。要不要再吃一块。。。”
这一刻,他似乎看到先仁宗皇帝和英宗皇帝的身影不断重合贴近,用力的咧咧嘴,韩明想要回一个干净的笑容。。。。。。
治平四年正月丁巳日(1067年1月25日),赵宗全因病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6岁,殡于殿西阶,庙号英宗,群臣上谥宪文肃武宣孝皇帝。
八月二十七日,葬其于永厚陵(今河南巩义孝义堡)。
。。。。。。
千百年的后世,当人们谈起这位皇帝的时候,多数认为‘治平之治’虽然短暂,但是却掀开了大宋治世的序章。
其重要程度比拟‘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两大治世,可谓开创盛世的基础。
其奠定了后续的‘熙宁之治’与‘元丰中兴’,同理也对更之后的‘绍圣盛世’起到了一个开头的作用。
大宋由此而兴的言论横行网上,众多专家学者都认同在宋英宗治平年间,治世之相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