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赵恒已经心生惧意,虽然还嘴硬:&ldo;瀛州一向都有防备,辽军的进攻是不足为患的。&rdo;其实,他心里小鼓打得&ldo;咚咚&rdo;直响,所以话也就拐弯儿了。&ldo;就算我先派遣使者,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rdo;给王继忠写了回信,派右班殿直曹利用去和辽接触谈判。
在此之前的和谈话题都是在暗中进行的,现在终于走出暗箱,大摇大摆地奉诏出使了。
此时双方的交战态势不明,赵恒就急于求和,看来他实在是心中发虚,不想再打下去,想用&ldo;和平攻势&rdo;来感化侵略者了。
曹利用一路北行,到大名的时候,正赶上辽军大举围城,宋将孙全照看到辽军的攻势很猛,怀疑辽国没有和谈的诚意,就劝主帅王钦若把他留下。其实曹利用也出不去了,大名被辽军围得水泄不通,不仅无法去和辽和谈,连回去向皇帝汇报都不可能了。
辽军虽然围住了城池,却不能攻克,双方对峙起来。萧太后心里着急,就让王继忠再给宋朝皇帝写信,另派使者前来谈判。此时赵恒已经到了澶州,接到信后马上给王继忠回信,说已经派曹利用为使,现被困在大名。双方书信来来往往,很是频繁。
这期间来回传递信件的都是石普,一次他派指挥使张皓去澶州见赵恒,路过辽军防区的时候被辽军抓住,萧太后听说马上和辽圣宗接见了他。辽圣宗和萧太后还保留着契丹的习俗,坐的是车帐,就在车帐前和张皓谈了很久,最后请张皓去大名催促曹利用赶紧来商议和谈的事。
但是王钦若他们还是不相信,就是不放曹利用走,张皓无奈只好独自去见萧太后,告诉她&ldo;抱歉了,这事我没办成&rdo;。萧太后也没办法,就给了他一些奖赏让他走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萧挞凛在澶州城下中箭身亡,宋军的援军也陆续到达,隐隐已有合击之势。军事行动的不顺利,使萧太后对和谈已经急不可待了,抓住一切机会想促成和谈。
赵恒也急于和谈,他害怕辽军趁天寒地冻黄河冰封之机,绕过澶州直取东京汴梁,那时根本动摇,将危机四起。
宋辽各有所忌,自然是一拍即合,曹利用进入辽军军营,面见萧太后。
然而,辽军的顾忌是现实的,赵恒的顾忌却是怯战使自己疑心生暗鬼、自己吓唬自己,实际上战场上的局势应该是宋军占优,辽军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但就是这个几乎能改变历史的大好机会,却被赵恒错失了。
接到宋朝和谈的消息,萧太后一定是在偷着笑:赵恒这个胆小鬼,这么容易就上钩了!
萧太后和老相好大宰相韩德昌坐在一个车帐中,见面的礼节也非常地简约(游牧民族古朴的遗风尚存,不似中原的繁文缛节),招待曹利用品尝&ldo;国宴&rdo;的时候,连一张桌子都没有,就是在车轭上横放一块木板,摆上些盘子碗的,堪称&ldo;餐风&rdo;宴席。
第一次接触达不成协议是很正常的,萧太后也没太计较,她知道只要保持接触就会逐渐地深入下去。她和宋朝皇帝的较量,此时才真正开始。
既然宋朝先派遣使者了,萧太后自觉占了上风,也就派左飞龙使韩杞带着国书,和曹利用一起去见赵恒。
和谈,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双方的唇枪舌剑、讨价还价即将开始。
兴冲冲的曹利用(1)
与辽国的简陋相比,大宋无论是在接待礼仪、场所和人员安排上,都显得富丽堂皇。
先是澶州知州何承矩在城外十里长亭给韩杞接风洗尘,然后由翰林学士赵安仁全程陪伴,赏赐给他锦袍、金带、鞍马等等一大堆东西,显示出一派泱泱大国的气度。
这些表面功夫是宋朝文臣的拿手好戏,但实质内容不是靠这些表面功夫能解决的,在接受了韩杞的国书以后,赵恒立即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讨如何应对辽国提出的议和条件。
辽国果然要求归还关南地区,赵恒觉得自己料事如神,真是太英明了,便扬起脸,对着大家说:&ldo;我就知道辽会提这个条件,果然不出我之所料,你们说怎么应付呢?&rdo;
有的大臣说:&ldo;土地是国家的根本,不能割让;但是给些钱帛,算是补偿点儿军费,倒是可以考虑。请陛下您裁决。&rdo;
赵恒当然也不甘心割土,就说:&ldo;祖宗开创的江山基业,怎么会在我的手中失去?假如辽国一定要以割地为和谈的条件,我将和他决战到底!&rdo;这话说得慷慨激昂,可他习惯性地转折,口气一转,&ldo;可是我真的很痛惜河北军民饱受战争的摧残,能和还是和了吧。一年给契丹点儿钱财,就算是救济他们了。汉朝就有赏赐给匈奴单于财帛的前例,咱们这么做,也不伤体面。&rdo;
既然皇帝这么说了,大家都纷纷表示赞同花钱买和平。
赵恒在前期虽然励精图治,可在战略眼光上实在不敢让人恭维,他手下的大臣也都目光短浅,只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其实,当时辽军的处境十分困难,在兵力对比上,瀛州一战辽军损失不小,而宋军主力齐聚;在体力对比上,辽军转战千里,消耗很大,而宋军基本上都是以逸待劳;在士气对比上,辽军大将新死,军心震动,而宋军则因皇帝亲征,士气大振。总体态势也是辽军不利,其前有坚城冰河阻挡,后有随时可以出击的河北军民,孤军深入、帅老兵疲、腹背受敌这几条兵家大忌都让辽军占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