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淮深要的,也就是李业的这个承诺了。
再次主动下拜,感激涕零
“归义军但凭大王吩咐,赴汤蹈火,绝无托词!”
李业闻言笑道
“安西本我大唐故地,本王自受先帝所托,光复陇右旧土,夙夜难寐,厉兵秣马,不敢忘怀丝毫。今朝兵甲已足,三军齐发,正是用武之时,尚书勇略,业素知之,不必担忧!”
这也是李业这次敢打着旗号,把长安那边,要求他出兵策应,东进削藩的旨意,丢在一边不管,而是掉头收拾西域的合法性所在了。
诶,当初先帝可是金口玉言,答应过李业请命西征,光复旧土的。
还因此加封李业河西、陇右、朔方三镇节度
这陇右、河西,可还没打下来呢。
你说陇右不是已经光复了吗?
人家说的是整个陇右道好不好!
自然是要包括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旧地的。
杨师厚向自家二哥汇报了战果,除了斩杀之外,另有俘虏回鹘人两千余,叛军近五千。铁甲八百余领,皮甲两千领,战马一千三百,其余军械无算。
之所以叛军俘虏这么多,也不难理解,毕竟都是李明振和索勋他们打着旗号裹挟出来的,许多基层士卒直到被俘前,都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还以为自己是来平叛的。
一旦崩溃,自然也就俘虏众多
李业便示意,叛军俘虏中,除了少部分直接参与跟随索勋、李明振叛乱的外,其余胁从,拣选两千精壮,编入归义军。
其中几个降将,还得到了重用,最突出的一个,就是索勋部将,兵败后被俘的曹仁贵。
曹家是瓜州豪族,但属于最次的那种,远不如李氏、宋氏,古代一般称之为寒门的。其人能力倒是不错,所率一千多瓜州衙兵,给杨师厚添了不少麻烦,但杨师厚反而因此觉得此人有些才干,推荐给了李业。
李业见过之后,也觉得曹仁贵是个人才,年方十九便有如此才干,日后培养一番,说不得能坐镇一方。
至于说忠诚度,其实不用太多考虑,如曹氏这种扎根于本地的豪族,他们的忠诚,取决于能稳定控制瓜州的是谁。
以前索勋盘踞瓜州,他们自然就只能跟着索勋混
当然,对于这些归义军旧部,李业并不会放任原地复职。
事实上,张淮深的那个归义军节度使,也只剩下空名而已。
因为李业接手归义军后,第一件事,就是任命李弘义为新任归义军指挥使,并从河西军中拣选军官二十余人,又把随行的军政学堂应届学员三十余人,调入归义军中。
然后把近半归义军军官,调入河西军和效节军补充,二十五岁以下的,还会轮流进入军政学堂学习。
至于张淮深本人,李业也并未苛待,挂着归义军节度使的头衔,先充为亲事府参政。
而往下如康通信、张淮屏等归义军旧将,都转入河西、效节两军。
在战斗中,被杨师厚推为首功的王建,被委任为新的归义军指挥副使,算是高升了,正式进入了凉军指挥体系里的一线将领行列。
对人事作完安排后,在凉军的刀子威胁下,被拆散的归义军军官们敢怒不敢言。李业便主动宣布,颁发赏赐,激励士气,也算是安抚。
先是按照军功,给斩获俘虏有功的将士,无论凉军还是归义军,都给予奖赏。然后又给全军将士,每人绢一匹,钱一贯,每队赐酒三斛的赏赐。
这才振奋起士气,把归义军这边安抚了下来。
这时,随着河西走廊彻底打通,凉军对西域的情报愈加丰富,而袁袭的一封报告,也引起了李业的注意。
“安西都护府旧部?”
原来,是那支所谓安西军余部,在得到于阗商队提供的信息后,便尝试着通过高昌回鹘区域,想从东边获得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