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说说!”
“是,陛下!”轻咳一声后,李长庚继续说道:“这下策,便是在献俘阙下后,将虎墩兔拉到西市斩首,至于前元的传国玉玺,则自此封存在太庙,将察哈尔残余部族驱赶出漠南。
中策是将虎墩兔留在京城当人质,册封虎墩兔的独子额哲为和宁王,使察哈尔部投鼠忌器,同时将察哈尔一分为三,从此失去对大明的威胁。
上策为陛下兼任新的蒙古大汗,让漠南蒙古左右翼进京朝拜陛下,从此将漠南蒙古彻底纳入大明版图,若有不服者,咱大明可以用大义号召其它蒙古部族共同征伐不臣之人!
就算是漠北蒙古,等大明实现中兴之后,也可以用此大义约束与征伐他们!”
这九头鸟都这么敢想的吗?
其他人在短暂的错愕之后,一直未说话的施凤来高声反驳道:“禀陛下,臣反对,陛下乃大明汉人之天子,岂能去当蒙古鞑子的大汗,简直是骇人听闻,闻所未有之大逆不道之事,臣恳请陛下严惩李长庚这个狂悖之徒!”
李国普也跟着附和道:“臣附议,若陛下兼任这个蒙古鞑子的大汗,那将置太祖太宗于何地,又将置英宗与世宗于何地,更加置曾经遭受蒙古鞑子迫害的九州万民于何地?
就算陛下接受了蒙古大汗的称号,那以后蒙古鞑子再次入寇九边,咱大明打还是不打?”
作为李长庚的同乡,李腾芳虽然心里不赞同李长庚惊世骇俗的言论,但他也得站出来为他说话,“禀陛下,臣以为大冢宰的建议很有道理,若陛下兼任蒙古大汗,以后所有蒙古人都将是陛下与大明的子民,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汉民与蒙古人的巨大隔阂。
此外,若蒙古人成了大明子民,蒙古人便能相对自由地与中原贸易,及时补充他们日常所需钱粮用品,九边的边患自此便能去掉其中大半。
至于李阁老担忧的蒙古寇边打与不打的问题,可参照太祖对西南土司的治理之策,朝廷敕封各级土官,同时在他们中间夹杂汉人卫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更好地肢解蒙古人,从而让他们成为大明真正的顺民!”
施凤来再次开口道:“禀陛下,李长庚与李腾芳两人劝谏陛下与仇寇为伍,没有一丝汉人气节,臣再次恳请陛下严惩两人,以振大明不正之风!”
屮!
朱由校前世就受够了这种动不动就道德绑架的伪君子,现在施凤来居然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逼迫他严惩提出解决蒙古边患之策的重臣,滚犊子吧!
朱由校忍住心中怒气,看向其他人道:“可还有人有异议?”
赵绂这个山西人马上响应道:“禀陛下,臣附议大冢宰之论,若能将蒙古人纳入大明管理,九边边患臣不敢保证是否彻底消除,但的确能减少大半!”
郭允厚犹豫许久后,最终还是选择站在李长庚一边,主要是太能省钱了,“禀陛下,臣附议大冢宰上策!”
紧接着,崔呈秀这个边关之人也跳出来支持李长庚,“禀陛下,臣也附议大冢宰上策,他前元能兼任咱汉人皇帝,陛下为何就不能兼任他们蒙古人的大汗?”
正在这时,曹思诚这个左都御史又放出了一枚核弹,“禀陛下,臣驳斥李阁老反对陛下兼任蒙古大汗后置太祖何地的言论。
太祖他老人家不仅承认了前元的正统,更是将忽必烈放入了历代帝王庙,陛下兼任这个蒙古大汗,并无任何有悖先祖之行为。
而且,为了能够更好地统御蒙古子民,减少九边边患,臣私以为可将虎墩兔的两个女儿纳入后宫,以示陛下愿意与蒙古维系亲亲之谊!”
卧草,这李长庚的言论已经够生猛了,这曹思诚还要继续往里面添柴火。
“陛下,臣坚决反对曹思诚的悖论,陛下乃大明与汉人的陛下,岂能让蒙古鞑子来玷污皇家血统?臣恳请陛下严惩曹思诚这个奸佞小人!”
对于施凤来的道德绑架,曹思诚这个风宪言官头子可丝毫不用给任何面子,“哈哈,施阁老可真是贵人多忘事,你莫不是忘了太祖他老人家的后宫之中可是有不少蒙古与高丽女子,而且秦王殿下的正妃还是王保保的胞妹。
怎么?到了陛下这怎么就不行了?还是说施阁老的看法比太祖他老人家还重要?”
施凤来被曹思诚不留一丝体面的反怼,气得用右手食指直指道:“此一时非彼一时,现在的大明岂能是国朝初期动荡的局势能相比的?”
“怎么不能比?国朝初期天下虽然动荡,但武德充沛,也没有如此多的旱涝灾害,按照本官的看法,现在大明的内忧外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
若是能按照大冢宰之策解决了蒙古边患,那大明不仅能节省九边不少钱粮,还能调出更多精锐投入到辽东与西南战场,好早日恢复大明的太平盛世之景!
施阁老如此反对,难不成想学李成梁养寇自重,将大明拖下万劫不复的深渊不成?”
“你,你,曹思诚,你血口喷人,本官就事论事,你岂能如此污蔑本官,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
看着气得跳脚大骂的施凤来,朱由校心里一阵暗爽。
在他眼中,什么华夷之别,玷污皇家血统什么的,都是扯淡,早日恢复大明安定,从而减少蒙古边患,才是最大的好处。
至于将虎墩兔的女儿纳入后宫问题,他也没有任何不适,要是长得太丑,或者性格桀骜不驯,大不了养着她们便是,他又不缺这两人的吃喝。
朱由校也懒得继续等其他人发表看法了,轻咳两声后,缓缓开口道:“对于反对朕兼任蒙古大汗之人,不妨抬头好好看看朕上方悬挂着的‘君主华夷’,太祖他老人家当初之所以挂此牌匾,便已经明晃晃地表明了大明之君乃华夷共主。
为了九边安定与万民生计,朕担个骂名又算得了什么,朕决定,采纳李长庚的上策,此事尽快催促孙承宗与陈奇瑜落实!”
听到皇帝居然采纳了自己的上策,李长庚高兴地大声回道:“陛下圣明!”
其他附和李长庚之人,也纷纷附和道:“陛下圣明!”
喜欢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请大家收藏:()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