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庚,既然朕采纳了你的称汗联姻之策,那你以为,今后又该如何治理蒙古诸部?”
刚才李长庚与曹思诚的称汗联姻之策,只是大方向上的目标,具体如何实施,也更加考验朝臣与朱由校的政治水平。
对于朱由校的发问,李长庚眉头不由得皱了几皱,要是蒙古好治理,也就不会是困扰中原王朝千年最大的难题了。
关于如何治理漠南漠北蒙古问题,朱由校也一直在思考破解之策。
有人说满清彻底解决了蒙古边患问题,但朱由校可不敢苟同。
一是后世说出这种论断之人,要么是捧满清臭脚的遗老遗少,要么是半桶水,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看到实质。
满清本身是来自布里亚特蒙古的一个分支,也就是生活在北海即后世贝加尔湖与西伯利亚一带的通古斯人。
经过几次迁徙,最终在辽东长白山定居了下来,成了大明的建州三卫。
虽然与生活在辽东的女真人杂居在一起,沾染了不少女真人的习性,但他们还是跟蒙古人同根同源,很多风俗习惯还仍然保留了蒙古人的传统。
至于与女真完颜部建立的金国,压根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有也是努尔哈赤兼并了完颜部当年进入中原后留下的少量部民。
因有了这些因素,黄台吉联蒙攻明,便有了坚实的基础,双方约定一同南下劫掠大明,之后更是演变成了一同压榨与奴役整个汉人。
蒙古人和满人一起成了汉人头上的殖民者了,为何还要南下攻打自己的盟友?
所以,严格来说,并不是满清真正解决了北面游牧民族问题,也不是他们实控了蒙古。
至于流行最广的满清控制蒙古高原的三大法宝:联姻、盟旗与黄教,在朱由校看来,只不过是表面功夫罢了。
大明初期也有联姻,只不过没有满清的送女儿和亲,盟旗不就是大明卫所制的改版,而黄教,现在的蒙古高原普遍信奉黄教。
除了虎墩兔这么个强制所有蒙古人改信红教的怪咖除外,而这也是他在蒙古不得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又有人会说,满清往蒙古高原派驻了重兵,大明就没有了?
大明初期,朱元璋在西起河套,东起黑龙江,设置了东胜卫、云川卫、开平卫、全宁卫、老哈河卫与朵颜三卫等四十多个汉人卫所,遍布整个漠南蒙古。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沙俄曾派托米尔科·彼得罗夫等人去卫拉特蒙古(阿尔泰山周边)刺探情报,他们回国后给沙皇作的汇报中说:他们见到了被瓦剌人称为“大明可汗”的官员向瓦剌人征收赋税,每个台吉都要交纳马匹和骆驼,其中骆驼二百峰,马一千匹。
这还是在明朝末期国力极度衰弱的时期,要是在顶峰时期,大明的辐射范围,可真不敢想。
对于这种千古难题,李长庚认真想了好一会儿后,这才谨慎地答道:“回陛下,臣私以为在刚才您让兵部通知孙阁老与陈侍郎招降条件的基础上,还要加上这这几点。”
“尽管说来便是,要是不对,朕也不会怪你!”
“谢陛下!”抿了抿嘴唇厚,李长庚再次说道:“其一,改掉过去只敕封、岁赐与马市的方法,重新恢复卫所制,除了蒙古诸部首领出任卫所高品官职外,还应该恢复太祖时在漠南设置汉人卫所的旧制,就如在西南各土司之间设立汉人卫所,以最终达成分化瓦解蒙古各部的目的。
其二,在新设汉人卫所的地方开启马市,将原先设在边墙内的马市转移一部分过去,有了这些马市,这些汉人卫所的存活率便能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