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豆瓣 > 第19章(第1页)

第19章(第1页)

奕譞一时冲动,激化了局势,胜保恰在此时到来。当日,举国都在用兵:湘军主力与陈玉成、李秀成、石达开周旋于鄂、赣、皖、贵,僧格林沁在淮北对抗捻军,疲于奔命。京畿附近,只有胜保的部队可以起到弹压的作用。他到热河,不啻是&ldo;后党&rdo;的定心丸,&ldo;肃党&rdo;的蒙头棒。但是,形势一发千钧,后党却不敢在热河动手,尚有隐情。胜保十四日夜里至行宫,&ldo;守黑道人&rdo;就去拜谒,劝他干脆在热河动手,免得夜长梦多。胜保却说端、肃等人&ldo;罪状未著&rdo;,冒然&ldo;兵谏&rdo;,师出无名,会遭受&ldo;恶名&rdo;。八大臣顾命,奉有遗诏,天下皆知;董元醇建议太后垂帘,明发驳斥,也是天下皆知;如果不先公布罪状,制造舆论,而遽行捕治的话,不仅难以服众,更怕各地督抚(特别是手握重兵且风传与肃顺协洽的湘军将领)质疑,来个&ldo;反兵谏&rdo;。这种顾虑,并非一味的小心持重。

咸丰刚死,&ldo;肃党&rdo;内就有人以为辅政之事,不能仅依靠遗诏指派的八个人,而应该团结恭王,才能牢牢把握,所谓&ldo;亲贤并用&rdo;。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外间传说慈禧欲垂帘的计划消弭于无形。王闿运为此致书曾国藩,说&ldo;恭王宜当国&rdo;,劝曾国藩&ldo;自请入觐&rdo;,申明母后不得临朝的祖制,依靠军事力量保障政权的平稳交接。后、肃、恭三方势力,原是一个三角形,后、肃既不两立,谁能争取恭王,谁就能掌控大局。恭王的条件,无非就是重出任事;政变后,恭王成为&ldo;议政王&rdo;,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就是明证。&ldo;肃党&rdo;未尝不能以此结纳恭王,而终不果行,原因还是骄愎二字所误。骄,是倚仗遗诏;愎,是不愿分权。慈禧一方,孤儿寡妇,能够垂帘就是大胜利,暂时分权给恭王,实在不是过分的条件。所以后、恭一拍即合,三角制衡之形变成胳膊拧不过大腿之势。不能予则不能取,吝于名则失于实,肃党在这种&ldo;大智慧&rdo;方面,确有欠缺。

恭王的条件,慈禧能够答应,胜保此行,也必有条件交换。政变后,立即擢升为兵部尚书衔镶黄旗满洲都统,算是一个证据。此外,更隐秘的承诺也当达成。只是他一贯&ldo;骄纵贪淫&rdo;,既得罪湘军,又控制不住苗沛霖、李世忠、宋景诗等降人,军事实力下降,所以反而给了慈禧一个&ldo;杀人灭口&rdo;的借口。同治二年,以&ldo;养筴贻患&rdo;、&ldo;挟制朝廷&rdo;的罪名,赐其自尽。临刑前,他要求见慈禧一面,管理刑部大学士周祖培断然拒绝。他这个要求见面的请求,说不定就是要求慈禧履行此前在热河定下的密约,亦未可知。

总之,胜保压住了阵脚,九月中旬以后,整个局面就全由慈禧、恭王控制,&ldo;肃党&rdo;无非尽职尽责,当好本色演员而已。九月二十三日,热河人员分成两批,同时出发,先后回京:肃顺护送咸丰的棺木,走得慢;二后、幼帝携同载垣、端华,轻车简从,走得快。肃顺应变能力强,与之一同回京,变数太大,把握变小;故令之护送棺木,待北京诸事俱备后,即可万无一失将其拿下。载、端庸昧,肃顺不在边上,他俩玩不出花样,所以先行带回北京。

三、战天京导言

未经证实传闻:咸丰临死许下大愿,说,不管是谁,能克复南京,即封郡王。

清朝开国以来,封过五个异姓王: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义王孙可望及平西王吴三桂。死后追封过四个异姓王:扬古利、傅恒、福康安(傅恒子)及黄芳度。据此,咸丰的封王遗命,有迹可循。但是,同治三年,南京克复后,功臣封爵惟有侯、伯、子、男等名目,并无一人因此封王,甚至连公爵也没有。据此,咸丰的封王遗命,似是

而非。不过,慈安、慈禧听到遗命却不奉行,亦未可知。当时一同聆奉遗言的&ldo;顾命八大臣&rdo;,都能或杀或流,一句空口愿,又有什么要紧呢?

传闻虚实,不得而知。但是,克服南京是天下第一大功,当时诸人没有不知道的。李鸿章诗云:&ldo;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rdo;;无疑是当事诸人的心声。克复南京,可以名垂青史,可以身膺旷典;倘若躬逢其盛,谁不攘臂而争,谁能袖手而让?于是,南京攻防战,不但是敌我之间的战争,也是盟军内部的博弈,既有浴血坚城的壮举,也有兄弟阋墙的机心。欲知围攻南京的详细战况,当时后世,诸人著作俱在,读者取观可也;无须我来踵事增华,铺陈渲染。窃拟屏蔽战场上的轰轰炮声,尽量感受当事者的怦怦心跳,别开生面,强作解人,重现诸人内心中比实际战况更激烈、更微妙的&ldo;战天京&rdo;。

三、战天京势围和力围

虽然要揭示内心的&ldo;战天京&rdo;,但是按照由表及里的原则,不得不稍稍介绍外部的&ldo;战天京&rdo;,否则,缺乏背景,不便定位。

要战天京,先得围天京。要围天京,则分为&ldo;势围&rdo;、&ldo;力围&rdo;两种围法。&ldo;势&rdo;,指清军内部的权利分配,已经为围城做好政治和经济方面&ldo;势&rdo;的准备;&ldo;力&rdo;,则指军事方面,已经做好内圈、外围的兵力布置。

&ldo;势&rdo;,其实就是&ldo;知己知彼&rdo;一词中的&ldo;己&rdo;。&ldo;己&rdo;有多大的力量,有多少的资源,有多强的援助,这个账算清楚了,才叫&ldo;知己&rdo;。&ldo;彼&rdo;实不易知,今日信息化程度如此发达,天下第一劲旅‐‐美军也不敢说全盘掌握&ldo;匪军&rdo;、&ldo;贼首&rdo;的动向,遑论百年前的湘军;所以,能切实做到&ldo;知己&rdo;,鄙意已经占了八成胜面。&ldo;彼&rdo;之能知不知,知多知少,归于天意而已;一切尽在掌握,那也不叫打仗了。那么,我们来看看湘军对于自身,曾国藩对于自身,能否进行全面而精确的判断,是否&ldo;知己&rdo;,是否能够&ldo;势围&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