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魏惠王心中不禁冒出阵阵冰凉,他此时才真正明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老牌&ldo;群主&rdo;魏惠王对诸侯的估计非常到位,眼看昔日的猛虎魏国被揍成了病猫,在卫鞅的蛊惑下,秦国决定再踏上几脚。
公元前340年,意犹未尽的秦军再出函谷关,讨伐魏国。担任魏军主将的是公子卬,对面秦军的主帅则是公子卬的&ldo;老朋友&rdo;卫鞅。
两军对垒,剑拔弩张,公子卬却收到了对方信使送来的一封书信。公子卬打开一看,认得是卫鞅的笔迹,大概写着:你我往日情深意长,不想今日各为其主、刀兵相见,实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望能与你把盏言欢、共叙旧情,和平解决两国争端,不知意下如何?
卫鞅说得很恳切,公子卬也就信了,欣然赴约。公子卬万万想不到,老朋友卫鞅不是旧情难忘,而是&ldo;上兵伐谋&rdo;‐‐跟自己玩阴的!
主动送上门来的公子卬被卫鞅俘虏,群龙无首的魏军乱作一团,秦军&ldo;不战而屈人之兵&rdo;,轻松加愉快地攻城略地,在魏国西部打得稀里哗啦,魏国被迫割地求和,丧失了河西地区的大片土地。
经历此败,魏国在河西地区的军事优势荡然无存。随着魏国的衰颓,其他大国成功实现&ldo;弯道超车&rdo;,秦国咄咄逼人,齐、楚、赵三国也在蠢蠢欲动,它们的军队遍布魏国的东南西北,声称&ldo;武装保卫群主&rdo;,被&ldo;画地为牢&rdo;的魏惠王更加苦不堪言。‐‐这一次玩大了!
不甘心失败的魏惠王,准备率领全国所有武装力量倾巢出动,与仇敌齐国决一死战!可以断定,如果魏惠王的冲动之举付诸实施的话,对魏国而言,必然是一场完全可能导致亡国的巨大灾难。
千钧一发之际,宰相惠施挺身而出,否决了魏惠王的感情用事,另谋主张。作为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ldo;名家&rdo;的鼻祖,他会使出什么招数?他的策略能否救魏国于水火呢?
由于惠施的大量著作已被历史的烟云湮没,没有能够流传到今天,所以作为&ldo;名家&rdo;的奠基者,惠施似乎并不出名。但是,没有谁会否认,惠施是个牛人。
牛人的最高境界,是被公认的牛人认为是牛人。惠施的这种境界,源自一位好友对他的评价:&ldo;惠施多方,其书五车。&rdo;惠施的这位好友,叫做庄子。
惠施首先是一个哲学家。
《庄子》记载了惠施的&ldo;历物十事&rdo;,也就是诠释自然科学的十个命题。惠施分析这些问题,目的是要归纳出&ldo;合同异&rdo;的思想。
&ldo;合同异&rdo;,一言以蔽之,就是&ldo;世间万物,大同小异&rdo;。惠施认为,具体事物之间有相同,也有差异,但都是相对地共存在&ldo;事物&rdo;这个抽象的统一体之中。世间万物,差别是相对的,相同是绝对的,因此得出万物&ldo;毕同&rdo;的结论,将各种具体事物抽象地统一到了一起。
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辨证论观点。
惠施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战国策》记载了惠施与好友田需的一段对话。当时,田需深受魏惠王的器重与宠爱。惠施就提醒他,要注意跟魏王身边的人搞好关系。
惠施给田需举了一个例子:杨树的生命力很顽强,横着栽能生存,倒着栽也能生存,折断了栽还是能生存。虽然怎么栽都能活,但杨树还是跟其他的植物一样,最大的弱点是不能有人去拔,一拔就要死翘翘。
惠施说的道理,跟混迹官场、职场是一样一样的。简而言之,十个人捧,经不起一个人踹,如果这个人位高权重的话。
惠施讲究&ldo;合同异&rdo;,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魏国的外交战略。
曾几何时,魏惠王纠集十几个国家会盟,带头朝觐周天子,尽情享受着诸侯&ldo;群主&rdo;的荣耀与辉煌。但是,这十几个国家,除了别有用心的秦国、疲惫不堪的赵国、怀揣酱油的燕国以外,剩下的无非就是鲁国、宋国、邹国、卫国这些剔大国的牙缝都嫌细的二流货色。&ldo;细牙签&rdo;组成的光环照耀下的魏国,哪里经得起齐、楚、秦的奋力一踹?
魏国沦落到今天这个局面,惠施认为根源在于魏国长期以&ldo;群主&rdo;自居,不善于协调与秦、齐、楚等大国的关系,导致四面树敌,逼着诸侯们群起而攻之。
要扭转这个局面,不能感情用事,逞匹夫之勇,那是&ldo;疏于度而远于计&rdo;、缺少深谋远虑的表现。惠施认为,魏国历经败绩,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损耗巨大,与其拿国家的前途命运去赌博,不如改变思维方式,&ldo;曲线报仇&rdo;。
惠施所谓的&ldo;曲线报仇&rdo;,本质就是要粉碎秦、齐、楚三国在&ldo;攻魏&rdo;这个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基于齐国、楚国联系比较紧密,秦国对魏国步步紧逼的现状,惠施谋划了&ldo;两步走&rdo;的策略。
第一步:&ldo;以魏合于齐楚以按兵&rdo;,也就是主动与齐国、楚国修复关系,搭建共同对秦的平台,以此减缓秦国的进攻态势。
第二步:&ldo;变服折节而朝齐&rdo;,主动让出&ldo;群主&rdo;的位置,并以此为契机,挑动齐国、楚国互掐。
魏惠王采纳了惠施制定的完美攻略,这实际上也是第一次出现了&ldo;合纵抗秦&rdo;的政治雏形。无论是联齐、楚抗秦,还是离间齐、楚关系,最关键的一步都在于&ldo;徐州相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