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西方的没落的西方 > 第111章(第1页)

第111章(第1页)

因此,力图重新认识迄今完全被忽视的南阿拉伯和波斯神庙的建筑、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会堂的建筑、小亚细亚甚至阿比西尼亚(abyssia)的祀拜建筑,已成为一个必需的责任;就基督教的方面而论,需要去探究的不再仅仅是保罗派的西方,而且还有景教的从幼发拉底河流域延伸到中国的东方,在那里,古老的记录有意义地称其建筑为&ldo;波斯庙&rdo;。尽管在所有这些建筑中,实际上至今仍未有任何东西特别地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我们还是完全可以设想,早先的基督教的发展与后来的伊斯兰教的发展都改变了某一祀拜地区的宗教,同时又不与其设计和风格相矛盾。我们知道,这是晚期古典神庙的情形:但是在亚美尼亚,有多少教堂曾经是最初的神庙呢?

这一文化的艺术中心,很明显的是在三个鼎足而立的城市‐‐正如斯特泽哥维斯基所发觉的‐‐即以得撒(edessa)、尼西比斯(nisibis)、阿米达(aida)的交汇处。在此以西,是晚期古典的&ldo;假晶现象&rdo;的区域,即在以弗所和卡尔西顿宗教会议上战胜西方犹太教和调和宗教的保罗派基督教的区域。假晶现象的建筑类型,不论对犹太人来说,还是对异教徒来说,都是巴西利卡。它运用古典的手段去表现与之相反的内容,结果却没有办法从这些手段中摆脱出来‐‐这就是&ldo;假晶现象&rdo;的本质和悲剧。&ldo;古典的&rdo;调和主义越是把一种寄身于欧几里得式的地区的崇拜修正变为具有不确定的不动产的共同体所信奉的崇拜,庙宇的内部的重要性就越是超过外部,但不必太多地改变设计、屋顶或柱子。空间感是不同的,但‐‐首先‐‐表现空间感的手段没有什么不同。在帝国时代的异教建筑,有一种可感觉到的‐‐尽管迄今无人觉察到‐‐运动,那就是从整个地具体有形的奥古斯都时代的神庙‐‐在那里,内殿是虚无的建筑表现‐‐到只有内部才具有意义的庙宇。最后,多立克柱廊的外部图象被变换成四面的内墙。列柱排在无窗的墙壁前,代表对外空间的一种拒斥‐‐也就是,对古典的观者来说,是对内空间的一种拒斥,而对麻葛式的观者来说,是对外空间的一种拒斥。因此,整个空间究竟是像在巴西利卡本身中那样被笼盖在里面,还是像在巴勒贝克(baalbek)的具有巨大前厅而后来又变成了清真寺的一个立面、且可能是源自南阿拉伯的太阳神神殿中那样仅仅是内殿的空间,根本无关紧要。在这种建筑中,本堂由大殿延伸出来,并被一些厅堂团团围住,这不但在东方叙利亚大草原[尤其是豪兰(hauran)]一带的巴西利卡类型的特殊发展中可以看出来,而且在作为导向祭坛的各阶段的门廊、本堂和唱诗席的基本布置中也有所暗示‐‐因为耳堂(最初是大殿的侧厅)是通向暗处,只有本堂本身与后殿是对应的。这一基本意义在罗马的圣保罗教堂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尽管假晶现象(古典神庙的倒转)支配着技术手段,亦即列柱和线脚。基督徒对卡里亚(caria)的阿弗罗狄西亚(aphrodisias)的神庙的重建多么具有象征意义,在那里,列柱内部的内殿被取消,而代之以列柱以外的一面新墙。

反之,在&ldo;假晶现象&rdo;的地区以外,洞穴感受自由地发展了它自己的形式语言,因而在这里,受到强调的是确定的屋顶(而在其他地区,对古典的世界感的抗拒只是导致了建筑内部的发展)。圆顶、穹顶、圆拱、肋拱的各种可能性作为技术方法在何时何地出现,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是无关紧要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大约在基督诞生和新的世界感出现的时候,一种新的空间象征主义就已开始利用这些形式,并对它们大大地加以发展了。这很有可能可以说明美索不达米亚的拜火神殿和会堂[可能还有南阿拉伯的阿赫塔(athtar)的神殿]原本是圆顶建筑。当然,加沙(gaza)的异教神殿也是如此,还有,早在保罗派基督教于君士坦丁时期掌握这些形式之前,来自东方的建造者就已经把它们视作迎合世界大都市人趣味的新奇玩意引进了罗马帝国的各个角落。在罗马本身中,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鲁斯在图拉真时期就受雇建造&ldo;维纳斯和罗马&rdo;神庙的穹顶,而卡拉卡拉(caracalla)的大澡堂的圆顶大厅和加列努斯(gallien)时期的所谓&ldo;医神密涅瓦&rdo;的神殿则是由叙利亚人建造的。但是,所有寺院中最早的杰作是哈德良重建的万神殿。在这里,皇帝毫无疑问是在模仿他在东方看到的祀拜建筑以满足自己的趣味。中央圆顶的建筑‐‐在那里,麻葛式的世界感获得了其最纯粹的表现‐‐扩展到了罗马帝国的疆域以外。对于从亚美尼亚甚至一直扩展到中国的景教来说,它是唯一的形式,如同它对于摩尼教徒、玛兹达教徒一样。并且当假晶现象开始瓦解、调和主义的最后崇拜开始消亡时,它也在西方的巴西利卡上成功地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在法国南部‐‐在那里,甚至晚至十字军时期还有摩尼教派‐‐东方的形式被本土化了。在查士丁尼的统治时期,这一东方形式和西方巴西利卡的相互渗透,产生了拜占廷和拉韦纳的圆顶巴西利卡。纯粹的巴西利卡被推进到日耳曼的西方,在那里,经由浮士德式的深度冲动的力量,这种巴西利卡变成了主教堂。圆顶巴西利卡接着又从拜占廷和亚美尼亚扩展到俄罗斯,在那里,它逐渐地被视作是属于一种将注意力集中于屋顶的象征主义的建筑外部的一个要素。但是,在阿拉伯世界,一性论派和聂斯脱利派基督教以及犹太教和波斯教的继承者伊斯兰教,将那一建筑形式发展至于淋漓尽致。当伊斯兰教徒把圣索非亚教堂变成清真寺的时候,他只是拥有了一宗古代财产。伊斯兰教的圆顶建筑,追随玛兹达教和景教的足迹,一直传到山东和印度。在西方的最南端,西班牙和西西里,清真寺也成长起来,而且在那里,风格看起来更像是其东方-亚美尼亚-波斯的样式,而非其西方-阿拉米-叙利亚的样式。而且,当威尼斯向拜占廷和拉韦纳(圣马可教堂)看齐的时候,巴勒莫(palero)的诺曼-霍亨斯陶芬王朝统治的辉煌时代使得意大利西海岸的城市、甚至佛罗伦萨学会了欣赏和模仿这些摩尔人的建筑。实际上,有许多文艺复兴的思想认为是古典的动机就源自于此,例如由大厅所包围的大殿以及柱与拱的结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