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历史还是人生,既无法被完全复制,又充满了各种未知巧合性和戏剧性。
李鸿基和李过这对叔侄就是这样,不仅没投入到明末那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中去,还被朱由校的几句募兵令,给忽悠进了老冤家孙传庭的秦军;更因半途遭劫,心中对一众流寇皆是充满了仇视。
叔侄二人进入新军的第一天,不仅吃上了这半个多月来的第一顿饱饭;还从一名笑眯眯的监军太监那各自领到了一封来自朝廷勉励书信。
信的倒也内容简单,短短的几句话是这样写的。
“谁给你衣穿?是陛下;谁给你饭吃?是陛下。”
“谁给你银子?是陛下;谁给你土地?还是陛下。”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磨好刀子,练好本事;天子所指、王师所向,有进无退,虽死不悔。”
“日月所照,尽是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
“大明!万胜!”
合上手里的书信,李鸿基的内心竟被这几句话撩拨得激荡不已。
抚摸着床榻边的崭新军装,看着上面整整齐齐的两串铜钱,他又想起那名监军太监对自己叔侄俩说的那番话。
“这些大子儿,是陛下赏给尔等的彩头,只要你们两个能撑过一月后的初选,那可还有二两银子的好处哟!”
“这日后若能立下军功,还能封爵,还能分地!”
“啧啧!尔等倒是好命,咱家若不是个阉人,可也想提上刀枪,去搏他一个马上封侯!”
“尔等放心,咱家这监军,平日里管得便是尔等一应地吃喝拉撒,若是哪个不开眼地克扣了尔等的饷银,瞒下了尔等的功劳,直接到这后军之中来寻咱家便是;可尔等要是犯了军规,嘿嘿!倒叫尔等好好领教一下咱家的手段。”
帐帘一开,一身戎装的李过急火火地冲进了屋内,眼见得李鸿基还没换上军服,李过竟不由分说拿起衣甲就往他身上套去。
“小叔,你还在此发呆作甚,那尤总兵听说你我二人善使刀枪,已命亲兵过来传话,要亲自考校咱爷们的武艺;俺可听那亲兵大哥说哩,若是得了总兵大人的赏识,不需等那一月之后的初选,咱爷们明天就能跟着后军一齐训练哩!”
说完,一把将李鸿基拉起,冲出军帐就向着校场方向狂奔……
……
沈阳城,一处幽静的院内甬道相衔,周遭的鱼池上,几块玲珑奇巧的山石点缀其间,可池水却早已干枯,池底也长出了几颗倔强地杂草;一旁的六角亭上,几个蛛网也挂在檐下,一切都显示出,这里已被荒废了许久。
阳光穿过西南角一棵银杏树的缝隙,在庭院地面映出了数块斑驳的光影,微风吹过,树上的叶片开始“沙沙”作响,叶子随风落下,给地上又添置了几片金黄。
“咯吱。”
院后的角门被人轻轻推开,一个身着长衫马褂的中年汉子小心翼翼地走到了院内,回身将门轻轻关好,便径直朝着院中凉亭走去。
“老爷,奴才回来了!”
中年汉子来到亭前,轻声向着里面说道。
亭中之人早就听到了身后传来的脚步声,把看向天空的目光收回,冲着来人笑了一下说道:“此间又无他人,何须再以主仆相称,路上可还顺利?”
中年汉子点了点头,又把身体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说道:“十分顺利,三爷和四爷那边,借着替老夫人送信的机会,小人也都打了招呼;二爷更是早已准备停当,至于袁大都督那边……”
停了一下,中年汉子伸手解开脑后发辫,将一节细长的苇杆从中取了出来,双手递了过去说道:“袁大都督说,计划都写在上面,我等只需把戏做足即可。”
接过苇杆,从内抽出不大的纸条,也不去避讳这中年汉子,两个人凑在一处,仔仔细细看起上面写满的小字。
过了良久,两人终于看完全部计划,那中年汉子说道:“这……此计虽妙,可也有着不小的风险,还得委屈一下老夫人。”
亭中那人却是一笑,无所谓地说道:“家母思念故国多年,受些委屈,倒也不算什么!此计关键,倒全在那沈十三身上,还当寻个由头,与他详谈一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