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最后的讯息,更没有人再围绕这稍纵即逝的讯息去思考些什么了。让众人
欣喜和激动的是,尽管没有找到地下水,但却找到了硕大的青砖和铜器。本
世纪20年代,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周围,不断有秦砖在农民的耕作中出土。
这些刻有精巧图案的秦砖,引起了官僚、军阀以及小姐、太太们的兴趣,从
而兴起一阵抢购秦砖之风。伪陕西省省长宋哲之,曾用一块秦砖一斗麦的高
价,搜购了一汽车秦砖拉往省城。农民们并不知道秦砖汉瓦的文物价值,见
抢购之风兴盛,便好奇地四处打听和猜测,最后一致的结论是:用秦砖作枕
头,可以避祸免灾,延年益寿。对于今天正在打井的农民来说,砖层的出现
自然是个喜讯。尽管一时还不能辨别是不是秦砖,但毕竟是古代的东西,先
拿回家做成枕头试验一阵子,再做好坏真假的结论,则是最明智的办法。于
是,井下的秦砖很快被哄抢一空,走入千家万户的炕头。
当别人哄抢秦砖时,有一位青年却棋高一招。他默默地伏在井下,从泥
土中捡拾看上去并不显眼的青铜箭头。附近的三里村收购站以144元的代
价,将这几公斤青铜购去后,村人才蓦然醒悟:&ldo;还是这家伙有心计。&rdo;
打井工地围绕着&ldo;瓦爷&rdo;的出现这个话题,确是沸沸扬扬热闹了一阵子,
终又归于静寂。大家像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一样,重新抡起手中的撅头,向
大地母亲的肌体劈去。
那支庞大的地下军队,不惜以个体毁灭的代价向世界投递信息,却未能
得到破译和救援的相应的回声。人类的目光,穿越军阵又匆匆移去,双方都
未能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契机。纵然地下拥有千军万马,但他们已无法再向
人们发出一丝哪怕是微弱的呼唤讯息了。
绝望中诞生
历史应该记住他的名字‐‐临潼县晏寨公社水保员房树民。
他的工作职责是管理、调配晏寨公社的水利建设和水源利用。西杨村打
井的消息自然会输入他的意识储存。事实上,这口井开工的第三天,他就察
看过地形和工程进展的情况,并对在此处取水充满了信心。于是,听说井已
深入地下5米多,仍不见一点水星时,他便揣着诸多疑问来到西杨村。
&ldo;这口井为啥还不出水,是不是打到死线上去了?&rdo;房树民找到生产队
长杨培彦询问。
&ldo;不像是死线。可不知为啥,打出了好多瓦爷。&rdo;杨培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