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热爱自由的苏格兰高地人起义的历史事件。同时也指明了苏格兰落后的
民族社会必然衰亡的命运。之后,作者以威弗利这一笔名写了几部小说。1818
年,《米德洛西恩监狱》出版,使作者的声望达到顶点。接着的《艾凡赫》
更是给司各特添光增彩。前部作品以十八世纪爱丁堡市民反对英国的压迫的
一次暴乱为背景,描写苏格兰姑娘珍妮·丁斯不畏长途跋涉前往伦敦求见王
后,使无辜被判死刑的妹妹获赦。而《艾凡赫》则塑造了十二世纪英国“狮
心王”理查这位缓和民族矛盾的英明君主。《昆丁·达沃德》是司各特的第
一本异国题材的小说,描写十五世纪法国国王反对封建割据、建立中央集权
的斗争。
司各特后来所写的小说中为了还债而匆匆草成的居多。但仅仅我们在此
提及的作品就已经构成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把从中世纪到资产阶级革命
时期的英格兰和苏格兰社会包揽无遗。他笔下的人物如《罗布·罗伊》中的
弗侬、《米德洛西恩监狱》中的珍妮等都是光彩照人、形象逼真的性格人物。
不过,他在描写苏格兰以往的历史时,往往加以粉饰但这并没有阻止他成为
后来许多作家的模仿对象,如后面我们要谈到的法国作家雨果、亚尔弗莱·维
尼、梅里等。
-----------------------页面42-----------------------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一朵苦难之花
海涅在他那本答德·斯达尔夫人的《论浪漫派》一书中,给德国的浪漫
主义下这样一个定义。他说:“德国的浪漫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不是
别的,就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这种文艺表现在中世纪的短歌、绘画和建筑
物里,表现在艺术和生活之中。这种文艺来自基督教,它是一朵从基督的鲜
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
德国这朵浪漫主义苦难之花的开放与当时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紧紧相
连。十八世纪末叶,德国仍处于孱弱的小朝廷统治下。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
命并没有在内向而深沉的德国人中激起什么波澜。却助长了他们形而上学的
冥想。拿破仑横扫整个欧洲,德国拜倒在这位军人的摩下,整个德意志陷入
死寂之中,普鲁土崛起后打败了拿破仑,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然而这个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