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地村民都相信河伯的存在,认为是这位神灵在背后保佑,才会让源河中永远有源源不断的鱼虾,让水流永远清澈甘甜,只有虔诚取悦这位神灵,才能让村子年年富足平安。
那帮工大娘还说了不少祭祀河伯的独特习俗,以及往年发生过的一些有趣的事,配合她手舞足蹈的动作,倒也让两人听得津津有味。
只不过,看她话里话外对河伯推崇无比、简直是一副狂热信徒的样子,陆一渔忍不住摇摇头,总感觉这个村子继续发展下去恐怕不对。
他语重心长地提醒道:“捕鱼寄生,能有今日生活,本就是你们自食其力,又怎能全然将功劳推到虚无缥缈的神灵之说上呢。”
一听这话,那大娘顿时不乐意了,之前的银子也不香了,她一脸愤怒,抬手指着陆一渔,嗓门都提高了两度:“你怎么说话呢!怎么能如此不敬河伯!那可是要遭天罚的!”
陆一渔一阵无语,没好气地调侃道:“什么河伯水伯的?本就当不得真。难不成你们还真的见过那河伯!”
“当然见过!”
一声更加愤怒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话,那大娘气势汹汹地喊了一句,又补充道:“我虽然没见过,但有人见过!”
她眼神一转,突然看见不远处屋檐下,一身红袄子的曼曼正怯生生站在那里,小心翼翼地看着这边。
她立刻招了招手:“曼曼快过来,你说是不是见过河伯?快给他们说说!”
接着又得意地看向两人,主要是看着陆一渔:“咱们曼曼可是真正见过河伯,受到过河伯赐福的孩子。”
一直安静坐在旁边的晏危楼这时慢慢抬起了头来,目光淡淡看向她:“……河伯赐福?能详细说说吗?”
他眼神平淡,脸上带着一缕淡淡的微笑,语气也甚是平和,却偏偏有一种让人不容拒绝的感觉。
原本得意洋洋的大娘在一种莫名的直觉下,下意识收敛了一些。她一把拉过跑过来的曼曼,笑着说道:“河伯赐福,那可是每年祭祀的头等大事……”
小叶村附近祭祀河伯的传统由来已久,与其他地方祭祀神灵的风俗不同。一般祭祀神灵的祭品都是牲畜,但小叶村的祭品却是七岁以下的男孩女孩。
据说村中祠堂有一面由河伯赐福的镜子,每年只要将符合年龄的小孩带进去照一照,哪个小孩身上的光最亮,就是河伯选定的祭品——河伯只喜欢天性单纯的小孩,也只有最受他喜欢的小孩能够将河伯迎来,庇佑村子来年兴旺。
事实上,村民们并不将这些孩子称作祭品,他们将之视为信使,带去村民们对河伯的虔诚信仰,又带回河伯的祝福。
等到祭祀当日,村民便将选定的孩子送上船,顺着河水送到河伯那里去。过上日,这些孩子又会被船只顺着河水送回来,也将河伯一路迎入各个村庄——只是凡人肉眼凡胎,看不见而已。
由于人神有别,接触过河伯的小孩,回来后会大病一场,但稍稍休养一段时间,少则半月,多则一年半载便好了。村民们认为,越是受河伯喜欢,在河伯身边呆的越久的孩子,回来后需要休养的时间便越长。
——而这便是所谓的河伯赐福。
随着她的叙述,晏危楼的神情倒没什么变化,陆一渔的脸色却变得越来越难看。他隐隐察觉出这其中有什么不对。
……在这种深山野岭中,将一船毫无自保之力的孩子送入河中,多半是被野兽吞吃或淹死河中的命。但他们却每年都能好端端地回来,这背后若是没有谁在搞鬼。陆一渔绝不相信。
见他脸色凝重,若有所思。那位大娘还以为这外乡人终于懂得了敬畏,知晓了河伯的厉害,脸上现出十足的光彩。
便推了怀中的小女孩一把,一副炫耀口吻:“曼曼,你来给这位公子说说。去年你不是去拜见过河伯吗?”
突然间被她推出来的小姑娘身体哆嗦了一下,怯怯地张着嘴:“河、河伯……”
大娘不耐烦地又推了她一下:“你这小丫头还怕生不成。好生说说去年河伯赐福的事,河伯老爷最是慈悲不过……”
“我、我不清楚。”小姑娘不复原先的乖巧大方,怯怯地说道,“我们顺着河一直漂,进了一个黑漆漆的大洞里,大家就一起昏睡过去了。等醒过来,船已经重新出现在河上,飘着飘着,我们又回到村子里了……”
“只有这些?还有呢?”
那大娘满脸期待地看着小姑娘。其实心里也好奇得跟猫爪挠一样。
村子里规定,女人不能进祠堂。所以每年那些孩子在祠堂中被选中的经过,上了船之后又是去了哪里,她都是不清楚的。以往老村长也不让人胡乱打听。今日趁着这外来的公子询问,正好也满足满足她的好奇心。
只可惜,小姑娘哆嗦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任她怎么问,来回也就是几句不清楚,不知道,不记得了……可把她气的够呛!
……真是个憨丫头!
自觉没劲的大娘气呼呼瞪了小姑娘一眼,便掂起手中那枚银子,又再次抱起药罐子,自顾自走了。
晏危楼若有所思地看着小姑娘煞白的脸,突然开口问道:“你很怕河伯?”
小姑娘脸色更白了,她猛地后退一步,拼命摇头:“我、我不怕的,我阿婆说,河伯是善神,是他庇佑我们有鱼吃,有衣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