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史学界的另一个新任务》
7?《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翻译)
8?《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翻译)
也没有一篇学术论文,这一年又是一个零。
一九五二年
这一年只写了一篇文章。
《随意创造复音字的风气必须停止》
这一年当然又是一个零。
一九五三年
这一年写了两篇文章。
1?《学习〈实践论〉心得》
2?《纪念马克思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著成一百周年》
一九五四年
这一年写了三篇文章。
1?《中国纸和造纸法传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
第57节:回到祖国(10)
这是颇费了一些力量才写成的一篇论文,其来源应该追溯到前面&ot;出路的表现&ot;一节中去。在那里,我讲到了回国以后,旧业无法进行,只好另寻出路,出路之一就是从事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而且我还想纠正&ot;一头子买卖&ot;(one-way
traffic)的说法,所以努力寻找中国对印度的影响。
纸和造纸术是中国发明的,连最有偏见的外国学者也不敢有异辞。在印度,文字的发明创造远较中国为晚。有了文字以后,文字是刻在铜板或铁板上,但最常用的是一种树叶,中国称之为&ot;贝叶&ot;,&ot;贝&ot;是&ot;贝多罗&ot;(pattra)的缩写,这个字本身就有&ot;树叶子&ot;的意思。
我从纸在古代西北一带传播的情况讲起,一方面根据中国古代文献,一方面参考考古发掘的结果,而以后者为主,因为考古发掘出来的纸是最过硬的证据。我讲到敦煌和甘肃西部,讲到新疆的楼兰、吐鲁番、高昌、焉耆、库车、巴楚、叶尔羌、和阗等地,在这些地方都发掘出来了质地不尽相同的纸。然后又越出了国境,讲到中国纸传入波斯(伊朗)和阿拉伯国家的情况。最后讲到纸和造纸术传入印度的情况。在这些叙述和论证中,我既使用了古代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的资料,也使用了我最喜欢使用的语言资料。如果说我的学术研究有什么特点的话,利用语言资料或者可以说是特点之一。唐代的《梵语千字文》、《梵唐消息》、《梵语杂名》等书中都有表示&ot;纸&ot;这件东西的梵文字。最值得注意的是《梵唐消息》中saya(这是拉丁字母转写)这个字,这很可能就是汉文&ot;纸&ot;字的音译。